农地圈导读: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签署农业部2016年第2号令,发布《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16年8月1日起施行。 一、农业部签署2016年的第二号令说明了啥? 如果让农地圈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说明了党中央、国务院保护耕地、守住耕地红线的决心将坚持百年不动摇,只会加强不会减弱(好大的悲剧) 二、农业部签署第二号令的四大依据是啥?
1、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2、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3、李克强总理批示,要严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严格实行特殊保护,扎紧耕地保护的“篱笆”。 4、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文件明确要求加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路线图、时间表》将“完善耕地质量等级评定与质量保护监测办法”列为农业部2016年完成的重点工作。 
三、为什么要重启农村土地调查? 据农地圈来看,虽然一方面中央对农业部有要求,另一方面农业部做这事也是其职责所在,但最重要的,还是当前我们耕地的现实需要。
当前我国耕地质量着实令人堪忧(相信中央有人急白了头),简单堪忧用“三大”“三低”来概括。 “三大”指中低产田面积占比大,达70%以上;耕地质量退化面积大,占比在 40%以上;污染耕地面积大,土壤污染点位超标率达到19.4%。 “三低”指的是有机质含量低,补充耕地等级低和基础地力低。 通过农业部签署二号令,有利于中央摸清耕地质量家底,掌握变化动态情况,为中央决策者决策支持。 
四、办法主要内容是啥?
《办法》提出了全国农村耕地质量调查、监测、评价与信息发布等制度。 1、耕地质量调查制度(全国大摸底)。包括耕地质量普查、专项调查与应急调查等3类调查。 2、耕地质量监测制度。以农业部耕地质量监测机构和地方耕地质量监测机构为主体,以相关科研教学单位的耕地质量监测站(点)为补充,对耕地土壤理化性状、养分状况等质量变化情况开展动态监测。 
3、耕地质量评价制度。包括耕地质量等级评价、耕地质量监测评价、特定区域耕地质量评价、耕地质量特定指标评价、新增耕地质量评价和耕地质量应急调查评价等6类。 4、耕地质量信息发布制度。农业部和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每5年发布一次全国耕地质量等级信息和省级行政区域耕地质量等级信息,定期发布年度耕地质量监测报告。 
五、怎么看待本次全国农村土地普查? 如果还是用一句话来概括,农地圈可以把其概括为:与人口普查并列的耕地国情调查。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是这样描述的:耕地质量普查是对耕地质量的全面调查,也是一项重要的国情调查,和人口普查相类似,一般五至十年开展一次,调查内容包括耕地的分布、质量等级情况、主要养分状况、土壤剖面性状、主要障碍因素、耕地投入品(肥料、农药、农膜等)使用情况等,按照全国统一技术规范,自下而上(村、乡、县、地、省、国)逐级汇总普查成果。

六、本次全国性的土地调查对农民有什么影响? 农地圈认为:通过本次全国性的土地调查,一是给土地定级,农民家的耕地到底是几级的,心里也有个谱。 1、耕地质量定级将是土地价格定价的重要标准之一。 粮食定级农民是比较清楚的了,耕地质量定级大部分农民朋友比较陌生。同比粮食定级,土地定级高的,相应的征用和流转的价格自然也就高。随着土地流转政策窗口的逐步打开,农民农村的“资产”将会有条件的退出。土地的定级对于土地价格评估将会是最主要的影响。 
2、一大波耕地保护和耕地质量提升的政策可期。 基于土地质量调查的结果,中央一定会出台高标准农田的保护和低质量农田的质量提升政策。届时,或许对农民是现金补贴,或者是实物(农资)的采购补贴将会陆续出台,农地圈将拭目以待。 
限于篇幅所限,更多该政策的解读和咨询,敬请关注农地圈微信公号:农地圈,ID:quandiernews 同时更全解读敬请关注农地圈网站(quandier.com),农地圈APP已经上线,敬请到各大app市场搜索“农地圈”三个字下载。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