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年,政府鼓励土地流转,对于达到一定面积的土地承包商有资金上的支持,于是有许多其他行业的老板开始转向投资农业。这些投资农业的老板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农村出去的,在其他行业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了财富,于是通过各种渠道来投资农业。 
我也采访过这些老板,问他们当初投资农业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自己是农村出来的,自己本来就是种地的; 我就喜欢种地,家里阳台上都是自己种的花花草草; 自己以前从事的行业不好做了,做农业有政府支持,好赚钱! 自己是公职人员兼职做农业的......
各类老板在投资农业以后有没有赚到钱大家心里都有一本账,其中的辛酸肯怕都是一言难尽! 案例1 就那么一头扎进来 2006年,湛江一个做农贸市场的老板,老板是从农村出来的,有两个农贸市场,每月可收租金十几万,因为农贸市场是卖蔬菜水果的,和农业关系密切,于是在政府的指引下,在湛江的郊区承包了200多亩地,开始种植各种蔬菜。 该基地被列入湛江市菜篮子重点工程。每年享受政府补贴400万左右,一开始老板信心满满,200多亩地有管理人员和工人一共70多人,员工都有公司制服,工牌等,看上去很是正规。 
不懂市场,不懂经营 200多亩地种植的蔬菜品种有菜心,芥蓝,黄瓜,西红柿,玉米,黄秋葵,等等不一而足。 技术人员请的是附近有蔬菜种植经验的老农民(因为市场上很难找到有学历又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 老师傅只是种菜不懂管理,老板又在市场上招了两个做管理的来负责生产。 做管理的以前没做过农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之间就会因为人员安排产生矛盾,种植的蔬菜品种太多,这里黄瓜要采摘了,不及时采摘要老了,那里菜心要间苗了,不及时间苗影响生长,然后就是上面要来检查了,地里的草要突击除掉应付检查,等等,基地虽然人不少但总是手忙脚乱,人员安排不过来。 
等到好不容易有菜要上市了,拿到市场去批发,才发现同样的蔬菜别人的可以批到一元一斤,自己的八毛都没人要,只好以更便宜的价格甩卖。 究其原因;不了解市场,各地都有各地的消费习惯,比如湛江地区,黄瓜喜欢绿肉的,如果你选择种白肉的就卖不出去,菜心喜欢叶片小,叶柄短的,如果你种了大叶片的长叶柄的就只能大甩卖了。 其次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同样的蔬菜农户自己种的都是精耕细作,施什么肥打什么药对蔬菜是什么效果,农户都会记在心里。农户还可以根据卖菜的时间大半夜的采摘蔬菜,以最新鲜的状态去批发。 而在基地,工人都是八小时工作,采摘蔬菜只能在上班时间,要隔更长的时间才能到市场批发,所以不及农户的蔬菜新鲜。 没有找好销路,章法不对 该基地老板还有十几个零售摊位销售自己的蔬菜,每个摊位请两个人,每个摊位每天的营业额150-300元,(因自家的菜不及其他摊位的菜漂亮,品种也不丰富) 老板的妹妹常年驻批发市场做批发,据老板妹妹说有菜批的时候,每天的营业额在6000-10000多一点,有时候菜价便宜的时候,卖的菜钱都不够采摘的工钱,就干脆不采摘,让菜烂在地里。 从2006年开始到2009年一直都亏损,每月亏十几万,但这时候老板还是有信心坚持下去,2009年在政府的支持下,花400多万建了70亩地大棚,老板想着大棚能种反季节蔬菜,效益会好一些。 大棚建成投入使用不到两个月,遇到台风,当时没有经验,不懂得台风来之前把棚膜掀起来,台风来之前还把棚膜盖得严严实实的,结果台风把水泥钢筋结构的大棚吹得东倒西歪,修都没法修了,至此老板彻底心灰意冷。到2011年老板把基地转让出去,共亏损一千多万。 
案例2 有资本,有产量 我有个同学的合伙人,是做监控设备的,在当地算是成功人士,受政府鼓励在老家投资农业,先期流转了1500亩水稻地。 开始种有机水稻,不用农药化肥除草剂,用有机肥。现在有机肥肥源充足,只要舍得下成本,产量不会太低,亩产在700斤左右,一年一茬。后来又流转了500亩土地种植有机蔬菜,老板为了销售自家产品在长沙市开了十几家连锁店,专卖自家的有机蔬菜大米。 
没有人才,也是徒劳 现在基地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 首先是找不到合适的技术人员,从当地农科所农业局等单位找来的技术人员,干一段时间双方都不满意,事业单位出来的技术人员,有理论没实践经验,很多工序的安排是要靠经验的,举例说,移栽辣椒时候,技术员与农民师傅就起了争执,技术员要先浇水后移栽,农民师傅要先移栽后浇水。双方争执不下,最后各做一块试验,看谁的方法好用。一个月后见分晓了,先移栽后浇水的涨势好。 刚开春的时候,空心菜价格比较高,为了赶上好价钱,技术员就给空心菜追肥,把复合肥用水溶解后淋到空心菜上,这个技术员没有经验,淋完肥后没有用清水再淋洗一遍,结果两天后,空心菜叶片被肥水烧坏了,所以农民也是很不服那些技术员的指导的。 老板后又从学校招来刚毕业的大学生,对于刚从学校出来的学生,老板只能是抱着先锻炼,培养的心态,实在不放心请一个没有学历的农民来做技术。但大学生觉得工作环境差,又辛苦工资又不高,工作没有积极性。 
其次的问题是,不用除草剂,人工拔草,怎么拔都拔不完。我在和老板聊天的时候,问他有没有大棚,老板说有,只是用来育苗用的。我说你为什么不把菜种在大棚里。这样做有机蔬菜就比在露地做好控制多了,杂草拔几次后就可以控制住了,大棚因为空间小,对于病虫害杂草都比较好控制。老板说,有机蔬菜就是要在自然的,有阳光雨露的条件下生长的蔬菜才能叫有机蔬菜,在大棚里长出来的菜不能叫有机蔬菜。我又问他,做了几年了,他说已经做了4-5年了,问有没有赚到钱,他说赚钱哪那么容易。 农学谷说 农学谷首席专家郭文军博士说过:“做农业风险高,要抓两头去中间,搞好种子与种苗培育,抓好销售,把种植风险去除了”这句话说的十分在理,渠道不畅通,经济链就链接不上,如何去发展? 作者:90年农大毕业,从事农业直到现在有20多年的时间,其中大部分时间在农业第一线工作(转载请注明来源191农资人网) 更多学习信息,关注农学谷微信号(WOA-O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