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所周知,东北地区一直称为我国的“大粮仓”,其玉米库存量就占到全国玉米库存量的一半。但是随着玉米种植收益的下降,再加上玉米收储制度的改革,减少东北玉米的种植面积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政策”,玉米“一粮独大”的局面正在悄悄发生改变。 自去年以来,东北地区正在积极的推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减少玉米种植面积,增加水稻、大豆、小麦、马铃薯等作物的种植面积。如今,黑龙江的种植结构已经实现了“一减七增”,预计到2020年,玉米面积调减到9000万亩左右,水稻面积稳定在6000万亩以上,大豆面积达到4000万亩以上。 随着2017年2月份接近尾声,播种最晚的东北种植区也已经开始着手准备种植。记者曾在春节前也就是2016年,就东北产区的三大作物即玉米、大豆、水稻得投入、产出做过比较,其中水稻的种植效益最高,其次是大豆,最后是玉米。排除自然地理条件允许种植水稻的区域,东北仍然是旱地面积较广的区域,所以处于收益第二位的大豆理所当然呼声最高。 此外我们还了解到,2017年黑龙江产区除了不能种植水稻的种植区域,剩下60%的种植区,种植大豆的意向较为明显,甚至于部分地区种植大豆的意向高达80%。 现在国家有迹象的鼓励增加大豆的种植面积,在东北的玉米大豆轮作区,恢复大豆的种植面积已经成为调整农业结构的重要突破口。在政策的指引下,我国大豆的种植面积呈现增长的趋势,再加上现在国内大豆压榨量的逐渐增强,未来大豆的供应量也将呈增长的形式上升。 综上所述,不论是政策还是需求,大豆的前景一片乐观! 中时通每日提供最新最全最接地气的粮油行情资讯爆料 立志做粮油界最会写文章的,做粮油,关注他就对了! 信息+货源+买卖,粮油生意尽在【中时通】 更多粮油信息资讯互动:mrlq6666。 【关注订阅中时通粮油视点,每日更新粮油行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