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聚焦“两会”丨会场外听听百姓心里话
2017-01-12   来源:银川农批网  作者:ganfei   字体:【 】  浏览:79次   评论:0

“两会”关系崇明现代化生态岛建设与发展大局,也事关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会场内,代表、委员聚精会神;会场外,广大群众也高度关注。百姓从“两会”中看到了崇明过去五年的喜人变化,为之振奋;在热议中述说着新年的新期盼、新希望,憧憬着美好未来。

环卫工人:更多人参与共同保护环境

陆亚萍今年53岁,是崇明绿化养护有限公司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她所在的保洁队伍主要负责崇明会议中心周边路段的保洁工作。“两会”在崇明会议中心召开,陆亚萍的工作时间也提前了半个小时。“原来6点半到岗,现在6点到岗。”陆亚萍说,天还没亮就要从家里赶到单位,但大伙都知道要开“两会”,干劲都很足。“维护好会场周边的环境卫生,也是我们应该做到的。”

工作之余,陆亚萍也十分关注会场内的信息。听会议上说,崇明在过去五年中深化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陆亚萍感触很深,作为一名环卫工人,她感觉最大的变化就是道路上的垃圾越来越少了、电线杆上的小广告少了。如今,崇明借创城东风,环境卫生状况日益改善,陆亚萍对此很是高兴:“这里边,也有我们环卫工人出的一份力。”

聚焦“两会”丨会场外听听百姓心里话

在《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还提到,未来五年,崇明将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巩固深化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持续开展文明创建,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陆亚萍有感而发:“今年也是创建攻坚迎评年。而保护良好的环境,仅靠环卫工人是不够的,希望广大市民都能积极行动起来,用实际行动共同维护生态环境。”

除了有关创城的信息,陆亚萍还听说在《报告》中提到:崇明将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高于经济增长率。陆亚萍很是期待,她相信,今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老年群体:完善机制满足多元需求

今年“两会”通过电视进行直播。听到消息后,城中社区的老年读报组成员们早早相约一同观看。当天一早,在社区活动室内,从多个社区赶来的读报组成员已开始热议“两会”话题。观看直播的过程中,成员们仔细聆听,有的还不时拿笔记录。

当《报告》中讲到,未来五年,崇明将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探索符合崇明实际的养老模式。今年将加强为老服务,新增养老床位305张,新建一批社区老年助餐点等为老设施,全面推进老年宜居社区试点工作等方面时,老人们点头称赞。

聚焦“两会”丨会场外听听百姓心里话

讨论中,老人们在肯定政府所做的工作并取得实效的同时,也盼望为老服务、日常出行、健康体检、老年人文体娱乐设施与场地添置等工作,能进一步得到完善,提升老年人幸福感。老年读报组成员杨希成今年82岁,他在听了《报告》后说,这几年政府为老年人做了很多工作,值得肯定。“现在蛮多老年人,子女多忙于工作,像老年助餐点这样的服务项目,特别贴心。”同时,他也希望政府能多建立一些老年助餐点,让更多老人受益。

聚焦“两会”丨会场外听听百姓心里话

老人杨道臣说,政府一直十分关注老年人看病难等问题,尤其是60周岁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医保筹资水平的提高,减轻了老年人的经济压力。杨道臣说,目前老年人配一些常用药品,需前往新华医院崇明分院。“赶路、排队等,对老年人来说很不方便。希望今后政府考虑将一些药品‘放’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让老人就近就能配到所需的药品。”

创业者:在“可想象空间”筑梦

一年前,在市区工作的施怡回到崇明,创立了上海崇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简称“云总会”),致力于体育+产业,重点关注体旅推动,体育文化推广等。崇明相比市区其他区,部分新兴产业“留白”,这对创业者来说,是无与伦比的“可想象空间”。在利好的创业政策扶持下,施怡在创业路上稳步前行。而与崇明发展息息相关的“两会”,同样让施怡这样的创业者关注。

聚焦“两会”丨会场外听听百姓心里话

在《报告》中提到,过去五年,崇明组织开展“汇创崇明”活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日益浓厚。制定落实促进就业扶持政策,积极开展创业型城区创建工作,五年累计投入资金6.6亿元,促进新增就业4.7万人,帮助引领成功创业1237人。施怡感同身受:“近几年,崇明的创业氛围日趋浓厚,这一喜人的变化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去年,施怡所在的公司组织开展了包括首届崇明休闲体育大会在内的多项大型活动,引起了一定的社会反响。“希望今后能在家乡打造更多品牌项目,让崇明的生态美声名远播。”

聚焦“两会”丨会场外听听百姓心里话

《报告》提到,未来五年,崇明将加强旅游与农业、体育、文化、健康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发展崇明特色的新兴产业,着力打造“旅游度假岛”“运动休闲岛”“文化创意岛”“养生健康岛”等,成为上海重要休闲地、国家长江口生态旅游基地。2017年,将全力推进创业型城区建设,深化岛外崇明籍成功人士回乡创业专项工作。积极发展体育产业,大力举办路跑、骑行、足球、水上运动等各类健身休闲活动。深化“汇创崇明”活动,加快众创空间和创客基地建设,吸引集聚各类创新主体。施怡听到这些内容后格外振奋:“崇明目前整体的创业环境利好因素多,也希望有更多有志者,尤其是非崇明籍的,能把崇明选为创业梦想的启航之地。”

聚焦“两会”丨会场外听听百姓心里话

如何促进创业者更好成长,对此施怡有很多期许:“一是在新项目落地时,希望政府及时指导,让创业者及时获取需要的信息;二是希望政府在项目落地后继续‘扶’一把,把好项目培养起来,进而形成有影响力的特色品牌。”

农业合作社:投身农业产业大有可为

位于港西镇北双村的王波果园专业合作社,是王波在十年前一手创办起来的。近年来,在合作社发展良好的同时,王波又着手建立了家庭农场。“两会”之际,王波十分关注会议中有关农业发展的信息。“有关农业发展的思路,也能为今后合作社的发展,指明方向。”王波说。

聚焦“两会”丨会场外听听百姓心里话

过去五年,崇明扎实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农业种养结构不断优化,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县。王波说,其合作社从5亩地开始“打拼”,一步步发展到现在的500亩规模,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这离不开政府一如既往对农业的重视,让众多农业专业合作社得以健康成长。”

聚焦“两会”丨会场外听听百姓心里话

《报告》中提到:未来,崇明绿色食品认证率达到90%。围绕高科技、优质化、高附加值,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接二连三,提高农产品价值和农业的服务功能,打造全市生态农业高地,努力建成有全国影响力的农业科创示范基地、国内外知名的绿色优质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和供应基地。

聚焦“两会”丨会场外听听百姓心里话

王波对此表示,绿色食品认证率的提高,可以进一步规范崇明农业产业的有序发展,更有利于崇明特色农产品打响品牌,进而促进提高经济附加值。

今年,崇明还将重点聚焦“三场一社一龙头”建设,着力打造绿色农业技术研发、试验示范和成果转化基地。全年新增博士农场3家、水稻家庭农场70家,已签约的11家开心农场加快建设步伐,大力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的辐射力和带动力。同时,培育职业农民650名,努力打造一支涵盖粮食、蔬菜、畜牧、林果等行业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王波说:“政府的重视让我深深感到,在崇明投身农业,底气更足,也更有盼头。”

Tags:聚焦 两会 责任编辑:ganfei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聚焦“两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 [下一篇]岳阳两会声音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