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发展现代化特色农业作为我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抓手、主平台和主战场,多方面进行探索和努力。 特色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突破口之一,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迫切需要和现实路径。在今年的市两会上,“现代农业”在市政府报告中频频出现,如何发展农业特色经济成为了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 
川中丘陵区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 
乐至通旅猕猴桃种植园。 
雁江蜜柑丰收。 
葡萄特色产业。 
安岳村民采收柠檬。 
乐至黑山羊。 夯实基础 现代农业“排头兵” 粮食生产“主力军” “农业稳则天下安。”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问题,他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夯实粮食生产这一基础。2014年,省政府评选出5个产粮大市,我市就名列其中,雁江区、安岳县也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称号。 “一直以来,中央、省、市都十分重视粮食生产,我市也取得了较好成绩,粮食总产量已实现10连增。”市政协委员、雁江区农业局局长陈家强告诉记者,近两年,由于粮食价格降低,种粮大户、粮食专合社的种粮效益均有下降的趋势。他建议市政府加大对种粮大户、粮食专合社的扶持力度,比如,市政府可每年从产粮大县奖励资金或本级财政资金中对种粮大户、粮食专业合作社每亩给予一定数额的补助,从而调动种粮大户和粮食专合社业主的种粮积极性,稳定产粮大市的地位不动摇。 突出特色 培育品牌 扩大市场份额 品牌建设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更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核心经营策略。我市拥有“安岳柠檬”“雁江蜜柑”“乐至黑山羊”等多个特色农产品品牌。 而安岳柠檬一直以来都是我市的地方名片产品之一,知名度高、质量特色鲜明、地域关联性强。早在2015年,安岳柠檬就以区域品牌价值168.06亿元进入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国50强 市人大代表、安岳县岳阳镇竹林村柠檬种销大户文中坤认为,应该持续加大对安岳柠檬品牌打造的力度,通过参加展销会、品介会,以及各种媒体,多渠道加强对安岳柠檬的品牌宣传,提升安岳柠檬品牌价值,努力提高我市优势农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用“小柠檬”来带动农业产业大提升。 强化支撑 创新现代特色农业产销模式 全力助推脱贫攻坚 2016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首战之年,我市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工作,实现首批82个省定贫困村的退出和20022户50833名贫困人口的脱贫。 谈到如何有机融合农业发展和精准扶贫时,市人大代表、现代柑桔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树文提到了一个新概念——“FARM”模式。 “农业生产企业或新型农业主体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销售,而高校食品安全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在以“农校对接”的农产品直销为主要销售渠道的基础上,我们探索出了‘FARM’模式。”该模式以政府为主导,农业企业的生产基地和贫困村为支撑,高校为主体,银行为支持,独立的第三方机构为监督,形成一套产、供、销一条龙的生态循环系统,以定制化生产和半定制化生产为主要运营模式。 刘树文告诉记者,“FARM”项目免费为农户提供种植技术“一对一”指导,发放应急小额惠农贷款等服务。在每个“FARM”项目对接的贫困村一个生产年度过后,他们将拿出年利润的5%成立“FARM”农业基金,用于帮扶孤寡、弱势群体和奖励助学。 “给我一个贫困村,还你一个大产业。”他希望市政府能给予“FARM”项目各方面的支持。“我们希望通过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激发贫困户创业创新活力,从而助力贫困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 融合产业 紧抓“成资一体化”机遇 优化农业产业布局 2016年,我市持续着力发展新产业、创造新业态,构筑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其中,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兴起尤为突出,雁江区花溪河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区加快建设,将打造成以生态休闲农业为特色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安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建设加快推进;乐至五彩林乡从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向产业互动融合发展转变…… “休闲农业是新型消费业态,可有效吸引资金、技术、管理、人才、设施等要素流向农村,增加农民就业容量,带动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政协委员、资阳市萄园专业合作社董事长刘成军认为,统筹是发展的龙头,定位是发展的方向,休闲农业的发展要制定统筹科学规划。要坚持可持续发展,防止对生态环境进行破坏,做到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当地农业特色;要根据区位环境、资源优势、乡村文化,找准定位,确定主导产业,突出地方特色农业;要坚持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密切结合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做好休闲农业的发展。 与刘成军持相同看法的还有市政协委员、乐至县委农办主任雷建国,他表示,资阳的农业发展具有多项优势,“成资一体化”为资阳的特色农业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我们应该紧抓机遇,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资源,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现阶段,由于土地政策原因,特色农业经营者办不了房产证,所以除了在农业方面的投入外,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不敢大投入,导致农家乐等整体条件不好,吸引力不够。”同样关注观光旅游农业发展的市人大代表、四川省若愚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浪告诉记者,我市应当积极利用好前不久国办印发的《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及中办国办印发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解决现在特色农业经营者的后顾之忧,激励更多的创业者到农村发展,将资阳的特色农业真正发展起来。 咬定“特色”不放松,瞄准“提质”,保障“优质”,代表、委员们认为,未来应以建设内陆开放前沿区为引领,抢抓成都、资阳全面合作机遇,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目标,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做强基地农业、做美都市农业、做优特色农业,力争走出一条种养循环、产业融合、开放多元、高效安全的符合丘区实际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资阳日报记者李青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