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往期内容 继续把牢农业主导产业 促进农民增收 领衔人:刘忠良 附议人:孙裕后、俞国成、童立娟、游雪珍、蔡子琴、帅玉康、黄 华、吴荣良、叶永华 
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大大改善,生产和生活环境日新月异,但由于农业主导产业发展面临许多新问题,农民持续增收后劲乏力。以太湖源镇为例,雷竹林退化现象较为普遍、山核桃产业面临干腐病困扰、茶叶产业附加值不高等,对农民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增收致富带来了严重冲击。 内容:强化政府引导。农业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市场化、效益化、品牌化的思路,以行政推动、龙头带动、项目驱动的手段,引导农民增强发展信心,继续培育壮大农业主导产业,提高主导农产品的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力,为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产业支撑。强化培育投入。创设产业化培育基金,用于培育壮大、特色农产品的品种改良、技术更新、品牌培育、产品销售、基地建设等方方面面,对有资金需求的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予以重点扶持,推动农业主导产业健康发展。强化科技服务。加大农民培训力度,着力培训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加大科技服务力度,组织科技人员,采取办培训班、开展科技讲座等形式,把新科技、新技术送到田间地头,送到农民手头,增强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解决农村公交车有关问题 童祝平代表、叶永华代表等 
作为全市公交一体化改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湍口镇自去年12月开始开通了公交车。不过,童祝平代表认为,和城市公交相比,农村公交受地域限制等,仍存在线路走向、交通安全、交通班次等问题。以湍口镇童家村西川自然村为例,该村辖四个村民小组,人口近600人,出行客流量排在整个洪岭片首位,原班车从昌化至洪岭的班车每天3班均到达何家,百姓出行比较方便。而改造后至何家的班车反而少一班,百姓呼声较大,希望市公交公司能根据湍口农村实际情况,给予增加班次。 和公交的问题相衔接,很多代表把重心放在加快建设农村道路上,叶永华代表就提交了关于加快实施高后线青云至射干段大修的议案。高后线是连接太湖源到高虹、於潜等乡镇的主要县道,也是我市东北部的交通要道,车流量大。由于建造较早、路基狭窄、道路等级较低,道路交通堵塞时常发生,安全隐患较多,严重影响了沿线镇村和企业的生产运输和出行安全。为此,叶永华等代表建议,尽快完成高后线青云至众社段拓宽改造工程,将高后线青云至射干段列入2017年建设计划。 百姓期盼多年的14省道牧松线建设也成为代表提交议案的重点。牧松线作为我市通往富阳的交通主干道,每天过境车辆频繁,车流量日均达8000余辆。目前全市5条省道,也仅剩下牧松线未改扩建。近年每次党代会、人代会都有代表提交议案要求加快建设牧松线,群众呼声日益强烈。 无论是关于公交还是道路建设,无论关于是东部省道还是西部区间道路,这些议案反应了代表们最朴素的心声:尽快建设更为发达的路网,方便百姓出行。而实际上,我市以打造“美丽公路”为主线,过去五年间已累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42亿,“一轴一横四纵”骨架路网形成,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近3000公里,为浙江省公路里程最长的县级市。然而,资金等各项瓶颈仍然制约着道路建设进展。3000公里路网支撑起临安人的出行,但仍满足不了老百姓日益增加的需求,也一定程度制约了经济发展。 对此,市交通运输局表示,今年开始,全系统将继续发扬“交通铁军”精神,谋划好交通发展,实施好交通战略,未来五年将重点规划建设“一轨、两高、三线、四网”工程,计划完成投资约125.66亿元;力争建成杭州绕城高速西复线、临金高速、330国道湍口段、330国道岛石段等对外主要通道,推进206省道(14省道)、205省道(13省道)、胥高线改建工程等骨干道路建设,主动对接杭州火车西站、城西通用机场、通勤铁路等重大项目规划,深化“百路千里”工程,确保5年内完成道路综合整治提升800公里,完善城乡公交体系,全面提升我市对外对内交通的通达性和便捷度。 打响临安“昌化石国石文化”品牌 政协委员郭建昶、梅朝云 
“擦亮临安鸡血石这张‘金名片’,政府部门首先要唤醒激活鸡血石文化街,让其恢复生机。”郭建昶在前期调研中发现,位于苕溪南路的鸡血石文化街近年来发展低迷,一半以上的店铺已经“铁将军”把门,只剩下20来家还在苦苦坚守。 2010年,我市在苕溪南路培育开发了一条特色商业步行街——临安鸡血石文化街。该特色街定位为集昌化鸡血石展示、鉴定、拍卖、赌石、雕刻、交易为一体,并融合书画、珠宝、玉石、木雕等文化创意。“随着经济增长趋缓,后续开发和管理没跟上,导致了鸡血石文化街陷入了发展困境。”郭建昶分析说。 郭建昶建议,要加大推介力度,多开展些拍卖、创意雕刻、赏石、鉴定等活动,凝聚人气,提升知名度;加大与旅游的融合,将鸡血石文化街打造为一个文化创意街区,成为临安旅游的一个节点;完善商业配套,增加餐饮、休闲、娱乐、文化等设施,向智能化、多样化商业服务综合体转型;积极发挥协会在组织活动、宣传推介、行业自律中的作用。 政协委员梅朝云提出,虽然我市国石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一城、一街、一区”市场格局,但品牌知名度和对外形象,与其他三大国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比如,青田石雕闻名中外,从业人员达3万余人,年产值近8亿,已拥有20多位国家级大师;巴林石虽然开发时间短,但它拥有一家国企巴林集团,管理模式规范,给当地带来一定的税收和就业,从业人员近2万人。 我市的鸡血石发展情况如何呢?梅朝云通过调研走访得知,现从事该行业的店铺约270多家,专业雕刻、加工、销售人员近3000余人,专业采矿人员约700余人,长期从事雕刻销售的外来人员约600余人。“基本上都是靠经营存货度日,市面上基本难觅新品。” 因此,梅朝云建议,相关部门抓紧制定鸡血石整体开发与保护规划,做好分类处置工作;依托国石文化品牌,打造“中国印石之都”,尤其是注重国石文创产业人才培养,不断壮大雕刻人才队伍,培育一批国家级大师;做好“国石+”文章,深度挖掘国宝鸡血石文化,做好线上线下营销整合,不断拓宽销售市场,切实提升鸡血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文字/戴桂霞、高红波、朱陈伟 您的zan是最好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