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刊财经 李健 2017年3月3日,全国两会将拉开帷幕。每到此时,“两会行情”变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数据显示,近十年的“两会行情”呈现会前平淡,会后火热的现象,而且有新政策出台的行业常常撬动主题性机会。对于今年两会,有券商认为,供给侧改革、国改、环保、一带一路的很多政策将逐渐落实,农业补短板方面的一些新办法都有望策动以上板块的新行情。 
两会行情前冷后热 进入2月份,市场对于两会的关注度大幅提升,两会上公布的政策奠定了全年经济社会政策的基调,引导着投资者的预期。例如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受此影响,“互联网”这一热词在一天内的百度搜索指数从4413暴增至62617。从股市的表现来看,2015年3月5日至4月15日,涨幅前10的概念板块中,有6个与“互联网+”有关,而两会前后,2月7日至4月15日 “互联网+”相关板块股价平均上涨54%,同期上证指数上涨32.78%。 红刊财经记者统计2007年—2016年10年间两会前后股市的表现,数据显示,在两会结束后的一个月内,市场走势越来越好。两会召开期间,上证指数平均收益率为-1.62%;闭幕后的5个交易日内,上证指数平均上涨2.43%;闭幕后的10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平均上涨2.31%,闭幕后的22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平均上涨6.25%。其中表现最好的22个交易日,仅有2008年和2013年下跌,其余8年为正收益。 与召开之后相比,两会前夕股市则相对平静。最近10年召开的两会中,开幕前5个交易日的平均收益为-1.38%,前10个交易日平均收益为-0.53%,前22个交易日平均收益为0.74%。同样在表现最好的22个交易日中,有2007年、2008年、2015年和2016年收益为负,其余6年收益为正。 对于这种前冷后热的区别,申万宏源策略分析师谢伟玉分析,“究其原因,两会前,市场开始憧憬新的政府工作报告将有所变化,改革预期通常有一定上升,在维稳预期下有一定‘春季躁动’,提升市场的风险偏好。而两会后,市场对两会的一些新变化将作出反应,大都开始预期政策逐渐落地,贯彻执行中央的决议,且投资者对一季度经济数据和二季度的政策纷纷用脚投票,或带来一定交易性机会,从不确定性的角度好于两会前”。 从行业表现来看,两会结束后,房地产、基建的表现遥遥领先。长江证券统计,13年来,两会闭幕的1个月内,上涨前5名的行业,分别是:房地产、休闲服务、建筑材料、综合和建筑装饰。其中房地产平均收益为8.56%,连续11年上涨。涨幅第6到10名分别是:非银金融、商业贸易、纺织服装、交通运输、化工,均有9年实现上涨。 “投资方向还要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两会可以来把握投资节奏”,首创证券研究所所长王剑辉对记者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布了全年方向之后,两会是政策部署的“点兵场”。落实的水平、执行的速度、执行的力度,都在两会中有所体现。哪些行业需要规避,哪些行业可以加仓,哪些新行业可以布局,都能在两会中找到答案。例如,如果政策停留在规划层面,布局要轻;如果有试点项目推出,布局可以是中量级;如果和去年的税改一样,开始全面推行,则是重点加仓的机会。 “减仓也有信号,例如在去杠杆的推进中,对某一行业减少信贷投放,如果这个行业缺乏内生性增长动力,投资时就需要保持谨慎了”,王剑辉说。 农业补短板或成新亮点 1月7日,地方两会陆续召开,见一斑窥全豹,全国两会的政策将与此有极大相关性。在目前已经召开的省份中,“头号任务”仍以供给侧改革、国企改革、京津冀协同发展、振兴实体经济为主。从地方两会的报告和中央近期的表态,今年关注的重点仍然比较集中,正是去年一直着力解决的问题。 所谓一分政策,九分落实。王剑辉说,“从目前来看,我们缺的不是新的东西,而是旧政策如何做好。例如去产能是2016年提出的,今年一定还是工作重点,只不过会扩展到新的领域”。 不过,王剑辉也表示,新的方向虽然少,但每年依然会有。他认为,补短板或许是今年的亮点之一,“农业一直是我们的短板,从长远来看,精耕细作才是发挥效率的最佳方式,但没有十年二十年见不到成效。但这个短板不能等这么长时间,所以在允许的范围内,高层寻找了一个快速有效的办法,先让农民兜里有钱,农民的收入大幅提高,很多问题更容易改善。农民现在没有钱,主要因为制度限制,比如迁徙流动的限制、房基地宅基地同样资产不同价格等。” “例如今年一号文件中提到‘三权分置’的办法,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从此以后土地有了独立的经营权”,王剑辉认为这对拥有土地经营权的上市公司是重大利好,“目前,农户个人之间的土地流转已经在很多地方实施,但公司之间的流转还没有开始。如果受到推广,很多企业的资产可能会增值。例如一家种子企业有很多土地,但种地水平较差,另一家企业地种得好,但种子研发落后,如果两家企业进行资产置换,资产更高效化,企业估值会大幅提升”。 因此,王剑辉看好三权分置在今年的推广,同样看好良性的并购重组,认为跨子行业、有内容的并购重组在今年有望得到鼓励。 
两会的政策预期 在已经结束的23个省份地区的两会中, “头号任务”集中在供给侧改革、振兴实体经济、京津冀协同发展、国企改革这四大任务中。 有11个省份将供给侧改革作为“头号任务”,能源大省也在去产能方面正在加快落地,山西明确今年要退出煤炭产能2000万吨,钢铁产能170万吨,和去年的完成情况量相当(去年退出煤炭产能 2325 万吨,淘汰钢铁产能 82 万吨)。河北明确年内缩减炼钢产能 1562 万吨、炼铁 1624 万吨,相比去年完成情况水平相当(去年缩减炼钢产能 1624万吨、炼铁 1761 万吨)。 “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出现在很多中西部地区的“头号任务”中,国泰君安罗志恒认为,今年将迎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前提是经济增长不能过分失速,政策将更多转向为防风险。江西、四川、湖北等省份具体列出了重大项目名单,预计基建托底经济的逻辑更加清晰,为了保证基建项目落地,中央可能进一步推动 PPP,同时在赤字率稳定的前提下,通过增发地方债等扩大广义赤字,为基建项目融资。 国企改革也是今年地方两会的重点内容,而且供给侧改革、传统产业出清、债转股的突破点都是国企改革。一些经济强省,如上海、浙江“三去一降一补”任务不突出,可以花大力气搞国改。吉林、辽宁今年也将国改作为重点,体制机制改革的矛盾较为迫切,把深化改革摆在了“头号任务”上。 谢伟玉也建议关注国企改革,尤其是企业混改,以电力混改更为突出。他认为,配电环节将是电力混改的重点领域,配电领域目前投资较薄弱,盈利能力不如输电,最有可能成为混改的重点环节。发电侧更看重资源禀赋,股权结构对盈利能力影响有限。中间输配电环节垄断较严重,关乎国家供电安全保障,混改可能性较小。 “2016年12月5日,国家电网公布拟以混合所有制方式开展增量配电投资业务、推进交易机构相对独立运作等重点改革举措,2017年或将持续推动并有实质性的政策落地”,谢伟玉说。 另外,环保成为了2017年省级地方两会的关键词,目前约有19个省、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环境治理的相关内容,大气污染、水环境是治理的要点。 国海证券环保行业分析师谭倩认为,中央环保督查在2017年将更为广泛和严格,增加生态考核的权重、问责与约谈给地方官员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将直接促进企业的治污、减污。目前大气、水体及垃圾等固废治理技术相对成熟,对于前端和末端的龙头企业来说,它们正在等待政策春风。 相比之下,土地修复还在摸索阶段,其治理技术复杂、地块历史繁杂、涉及部门较多,还需要明确的政策支持,也还需要理顺商业模式。谭倩预测,2017年有望以试点示范项目的形式进一步推进,中央提出的《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将于 2017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或对行业和公司带来利好。 另外,一带一路也是政府外交上的一个重点,在2017年的重要性不可忽略,特别是特朗普上台后,退出TPP、取消重返亚洲战略等举措,使中国资产走出去迎来机会。2016年12月12日,国家发改委会同13个部门和单位建立“一带一路”PPP工作机制,为推进“一带一路”提供新的运作方式,在2017年正式政策落实的阶段,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基建、交运、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和能源等细分行业将从中受益。 欢迎关注红刊财经微信号(hkcj2016),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