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将于明天在北京召开,今天下午将举行首场记者会。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也将于5日召开。中国正式进入“两会”时间。 2017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我们认为,农业供给侧改革或将成为两会热点。 
资料图 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随后党中央首次在20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7年的一号文件再次聚焦农业供给侧改革,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性明显上升。 此外从地方两会的召开来看,农业供给侧改革已得到各地积极响应,全国有29个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及农业供给侧改革,重点领域包括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农民增收、农业提质增效、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现代农业、精准农业等方向。 农业供给侧改革能够化解农业深层次体制矛盾,预计将成为今年“两会”重点之一。其中,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仍是改革的主要方向。 
资料图
去库存:做好农业结构调整“加减法” 今年以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部突出抓好九大重点,位列第一的就是以玉米为重点,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 总的思路,就是“一保、一减、一增、一稳”——保口粮、保谷物;减非优势区玉米;恢复增加优质食用大豆;稳定棉油糖自给水平。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稻麦口粮生产保持稳定,库存压力大的玉米已调减3000万亩以上,市场紧缺的大豆面积则增加了900万亩以上。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存栏调减了1600万头,优质草食畜牧业稳健发展,水产健康养殖面积比重超过35%。专用型、优质化农产品明显增加。农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降成本:从农村产权着手推动改革 当前的农业结构性问题是粮食供求结构失衡,产量、进口、库存“三量齐增”,背后现实之一就是我国平均农户承包土地仅半公顷左右,农业经营规模的细小造成农业生产成本较高。 然而产权不清,许多农民进城打工也不敢流转土地,确权后便可以放心流转,促进了土地规模经营,流入土地的新型主体也便于开展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如吉林延边州从2014年到目前共发放5000多笔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累计13亿元。 承包地“三权分置”及农村“三块地”改革和“两权抵押贷款”改革试点齐头并进,还促进了农业人口进城落户,加快了新市民转化进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实践探索到理论创新都奔向同一个方向——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业现代化。 补短板:让十三亿人吃得好吃得安全 新形势下继续提升我国粮食和食品安全保障能力依然面临着严峻挑战。“以前老百姓最关切的是够不够吃,但现在变成了吃得好不好、安不安全、放不放心,也就意味着农业的供给体系必须要对这一新的需求做出反应。” 从源头抓起,包括产地环境建设、治理,到农业生产资料投入品的监管,再到整个流通环节,打造新的流通业态,甚至品牌塑造,把老百姓对安全农产品需求这一信号反馈到生产环节,促进生产方式变革,这正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之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