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一年一度的两会,那可是国内经济中的一件大事—— 它通过吸收各方面意见,修改、完善已有的法律和决策,解决政治经济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更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它的每个提案都是围绕如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如何让我们人民更加富裕、社会更加和谐来展开的。 
我们种地,想要多挣钱,生活得更好,最重要的也是紧跟国家政策。 而今年的两会已经于今天下午在北京开幕了。 农博创新在这里,就近几年两会有关“三农”的关键词做了一个盘点。 并着重带大家看看今年两会的相关热词。
好让大家对近些年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总体趋势有更深的认识。  一 / 在三农方面,历届两会都在讨论些什么?
2005年-取消农业税 2005年的两会对中国的农业发展堪称划时代的意义,它取消了中国历史上存在了2000多年的“皇粮国税”。 给农民带来了看得见的物质利益。 2006年-建设新农村 这次两会在三农方面的主要目标,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让农村面貌有一个大的变化。 两会提出了包括二十字的基本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2007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007年,两会在三农方面最大的亮点,便是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由地方政府为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标准的农村贫困群众,按照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供维持其基本生活的物质帮助。 
2008年-增加农民收入 2008年,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是两会讨论的热点。 最终两会决定,一是大力增加投入;二是强化和完善农业支持政策:三是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2009年-土地流转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抛荒现象愈发严重。 而在第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鼓励土地流转二级市场,便让土地流转成为2009年的两会热词。 两会代表普遍认为,结合我国国情,鼓励企业参与土地流转,适当放宽土地用途,让土地真正活起来,都是很有必要的。 
2010年-新生代农民工 2010年的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 主要是指80后、90后的农民工群体,没有返乡愿景、没有务农技能、渴望融入城市生活却不被真正接纳,处于“城乡双重边缘化”的尴尬境地。 新生代农民工的前途和命运是2010年的两会,在三农方面讨论的热点。 
2011年-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如何保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及价格稳定,是2011年讨论的三农热点。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报告里称,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毫不放松地抓好农业生产,稳定粮食的种植面积。 
2012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2012年,大力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两会的热点。 温总理在政府报告中表示,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将比2011年增加1868亿元。 致力于搞好灌区配套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加强农村水电路气以及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 
2013年-土地确认 土地确认是2013两会的焦点问题。 两会期间对于农村宅基地确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地籍调查等,都有诸多讨论。 
2014年-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广大农民的普遍愿望。 该次两会提出,需要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2015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 其中,土地改革的问题备受关注,关于土地改革的建议与计策纷出,其中不动产统一登记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人们最为关注的土地改革话题。 
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去年两会在三农方面的最热话题,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随着中国农业结构性问题日益凸显。 出现了“国内的粮食进粮库,国外的粮食进市场”的情况,只有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快速发展现代农业,才能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更好地补上“三农”这块短板。  二 / 今年两会的热点有哪些?
1农业品牌建设 农业部已将2017年确定为“农业品牌推进年”。 将通过开展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办好农业展会、做好品牌营销推介、加强农业品牌培训宣传等方式补足我国缺乏农业优秀品牌的短板。 培育农业品牌,不仅紧贴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大方向,也是衡量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标签。 因此,如何更有效率地塑造农业品牌,如何结合各地特色打造农业品牌,如何推广营销?这些话题都会在两会期间着重探讨。 
2农村土地改革 我国大多数地区,目前依然是小农经营占据主导地位,不仅生产率低,而且也不利于食品安全监管。 而要解决这一现状,发展土地改革势在必行。 
3 农民增收 如今,农民收入增速放缓的趋势已经出现。 除了通过鼓励农民进城务工,解决一部分“失地”农民就业问题之外,如何通过就地安排就业、保留一部分劳动力在农村,让从事农业规模经营的人能够比较顺利地找到农业劳动力,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这就要求大力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4农村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农村社会之痛。 尽管有了国务院出台的文件,但各地的具体实施措施仍然需要讨论和完善,包括留守儿童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问题,都需要两会期间代表们更多的出谋划策。 
5农村金融创新 我国农业要实现现代化发展,不止需要土地改革,还需要农村金融的支持。 今年年初的一号文件也专门提出农村金融创新的重要性。 两会期间可能讨论的热点包括农村金融与互联网的融合,以及农村金融创新如何与土地改革齐头并进。 
6完善农村保险制度 目前我国农业保险赔付额低,真正能满足农户需求的很少,更不用说符合大规模生产的需求了,因此农业保险制度必须进一步完善,以适应目前的农业发展水平。 今年的一号文件,也对农业保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持续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开发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保险产品,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地方开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当前我国的农业保险还是以政策性保险为主,而未来趋势是政策性保险和商业性保险结合,如何在市场化的同时保障农民利益,将是两会期间的探讨热点。 
7农产品价格机制 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积极稳妥改革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叶兴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问题,最重要的就是价格机制,由市场来决定农业资源的配置,这就要求深化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 让价格帮助农民发现市场、让农民在市场面前慢慢蜕变为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经营主体,这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8 绿色发展 2017年是供给侧改革深化之年,对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出部署,第一项任务就是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 让所有人吃得好、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将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发力的主攻方向和目标。 
9城乡一体化与社会保障 目前我国的城乡医疗等各项社会保障都在逐步融合,消弭城镇和农村之间的差距。 虽然近年的两会关于农村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都讨论颇多,但相信今年这些关乎民生的问题依然会是重点话题。  三 / 总结总而言之,我国农业在未来几年的发展一定是往以下四个方向走的: 一是加:市场对优质农产品的总需求一定会增加;新型经营主体的规模要增加。 二是减:类似玉米这样的过剩产能要调减;农业劳动力的绝对数量要减少。 三是乘:互联网和农业信息化相结合,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四是除:过度消耗的生产方式一定会去除;指望国家财政兜底、依靠政府补贴的思维方式一定会去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