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年来农业补贴政策的调整,很多农民都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国家的农业补贴政策逐渐向新型农业主体倾斜。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越来越受国家重视。对于单干的农民来说,获得农业补贴越来越少,难道国家不保护这些传统经营的农民了吗? 
同样一块地,如果十个农民来经营,所种的农产品可能五花八门,单一采购农资成本高,产出的农产品性价比低,卖不上好价钱。如果一个农业主体经营,统一耕种,精细管理,产出农产品成本低、品质高,可以获得更大的价值。新型农业主体用最少的资源获得了最大的产出。在这个过程中,农民可以通过流转土地、给新型农业主体打工或从事其它行业来获得更多报酬。 
国家提倡发展规模化、现代化农业,扶持合作社、家庭农场,并且培养大批懂经营、善于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其实就是希望能够更多的农业资本聚集起来,让农业发展更加高效。新型农业主体与新农民既有合作又有分工,最终实现农村发展、农民增收。

从国家政策的层面讲,肯定是希望农民致富,但如果还用传统的经营理念从事农业种植,在现代化农业进程中显然行不通。作为农民个体,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新型农业主体的带头人,但都能成为参与者、实施者。只要转变观念,朝着新农人、职业农民的方向去转型,实现小康将不再遥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