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你出招 我接招 人大代表问答会 满满的干货!
2017-03-06   来源:临沧农批网  作者:272   字体:【 】  浏览:44次   评论:0

你出招 我接招 人大代表问答会 满满的干货!

3月6日上午,浙江代表团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翻看每一个小组的代表名单,很多人都会问:人大代表来自各行各业,平常工作的内容不尽相同,政府工作报告里什么话题最能引起他们的讨论?对于同样的话题,讨论会引发怎样的“化学反应”?

这不,在第四小组会议室,一场别开生面的“问答会”开始了,让不少路过的记者,都不禁被其中的热烈气氛所吸引:他们中有的是一线的实践者,有的是科研工作者,话题集中、观点明确、一问一答,“干货”着实不少。

两个半小时的讨论,围绕三个主题词展开:农业、治土、健康,这些你我都关注的热点话题,且看代表怎么“过招”——

你出招 我接招 人大代表问答会 满满的干货!

【出招】全国人大代表、台州市路桥区路南街道方林村党委书记方中华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里再次用了不小的篇幅说农业,我们在农村一线,一方面是受到鼓舞,但另一方面压力也是很大,我们村虽然不以农业为主,但也经常有村民问我,农业供给侧改革,怎么做才对路?也请在座的代表们帮我们出出主意。

【接招】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院长陈剑平

农业供给侧改革,已经成了一个热词。要做好这个课题,首先要对农业进行再认识、对农业产业进行再认识、对农业科技进行再认识。农业经过几千年的传统农业,七十年的现代农业或化学农业,现在已进入后现代农业阶段。

农业不再仅仅是种地、养猪、吃饭,更是多元产业融合和多种功能拓展,从而要树立大农业观、全产业链,深融合度、全绿色化,多功能性、高附加值、强竞争力的新理念。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要改革生产关系,让决策者激活体制机制、让研发者破解技术难题、让生产者管控生产风险、让消费者消费绿色产品,使生产关系适合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的需要,同时要把传统的项目思维改变成体系思维、创新思维,通过经营科技实现借梯登高、经营资本实现借船出海、经营文化实现产品增值、经营品牌实现“一统天下”。

让农业生产者从价值的提供者到价值的整合者、进而成为价值的放大者,最后实现农业竞争力的超越、农民市民获得感的超越。

你出招 我接招 人大代表问答会 满满的干货!

【出招】全国人大代表、温岭市蔬菜管理办公室主任林燚

政府报告中提出强化土壤污染防治,我们都知道,种出好吃的蔬菜,需要健康的土壤。土壤污染不像大气污染、水污染给人以直观的感受,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且治理周期较长,怎么解开土里的秘密?

【接招】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徐秋芳

我自己的专业就是土壤学,常常有人问我,土壤污染情况怎么样?现在国家“土十条”、浙江“土十条”都已经出台,而且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开展土壤详查”。在业内,我们常常把土壤看成一个“黑箱子”,有很多变化在发生,我们一般很难观察到。开展土壤详查,就是解开土壤秘密的一个途径,我们很欢迎。

其实,据我了解,浙江早几年就已经在开展土壤环境调查了,接下来希望在“详细”上多下功夫。从我这个研究者的角度来说,治理土壤污染很困难,尤其是重金属的污染治理,可以说是一个“顽症”,治理难度很大,需要投入更多的研究经费。土壤治理是长期的过程,我们必须做好这个心理准备。

【出招】全国人大代表、武义县柳城畲族镇青坑村村委会主任俞学文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里“健康中国”说得很透。我发现在大城市的医院,有一个现象很普遍:连夜排队挂号,挂的还是两三天后的号。这么一来,挂号至少要跑一趟,看病又要跑一趟,看病过程中又要跑几趟,看病难,到底怎么破?比如在我们武义,因为有“双下沉”,可以在县城看到省级名医,但更偏远的地方怎么办?

【接招】全国人大代表、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主任陈海啸

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句话很有深意,“建立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我们浙江在推进的“双下沉、两提升”与此高度一致。

看病难、看病贵,我觉得这个问题已经有了变化。我们要用供给侧改革的思路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我认为,现在最迫切需要改变的,是困难群众的看病问题,他们住在海岛、深山,医保虽然实现全覆盖,但遇到大病还是困难。去年我们做了一个尝试,用“互联网+”的方式,把医疗资源“送”到田间。在台州最远、交通最不方便的海岛和山区,我们在那儿的村级诊所设了互联网会诊平台,并且开发APP让普通老百姓用手机和三甲医院医生进行沟通。如果社区医生出诊,大医院的医生也同时连线进行同步伴随诊疗,这样就可以把村民的健康“管理”起来,发现有问题时,可以双向转诊。

【浙江新闻+】

两会走笔︱点赞会场“干货”多

在浙江代表团的小组讨论现场,代表们的一问一答让人眼前一亮,记者也热衷记录这样的场面。两会传递出的“干货”越来越多,花絮插曲越来越少人问津,因为老百姓最关注的,还是代表委员替自己说了什么。

“信息多、措施实”“不回避问题”,今天听代表小组讨论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代表委员表达最多的看法,就是务实、多干货。

两会开启,不管是政府工作报告,还是政协、人大的新闻发布会;不管是部长通道上的你问我答,还是提交大会的建议、议案和提案,我们能采访到的“干货”很多,这正是代表委员履职能力和水平日益提高的折射。

今天亲历的这场“问答会”,一个突出感受是,越来越多的代表在发言时,远离空话废话套话,开口就是“干货”,讨论的都是百姓最关注的问题。两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平台,是共商国是的场合,讲实话、说干货,回应民生关切,这样的会风成为两会代表委员的共识,于国于民都是一件幸事。

事实上,与雷人雷语的新闻相比,公众也更希望看到的是代表委员把自己的心声带到会场,更希望听到的那些有质量有分量的议政建言,更希望了解的是关于国计民生的各种“干货”信息。面对话筒的代表、委员大都是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翘楚,更应带来各自专业领域中最前沿的思考和动态。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干货”决定着两会的含金量,期待两会里的“干货”多一点、再多一点。

Tags:满满的 干货 责任编辑:272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全国两会地方谈】农业抱团走出.. [下一篇]金华元素亮相全国两会 新农村建设..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