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夏时报(公众号:chinatimes)记者 张智 两会报道 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再次给了农业供给侧改革定了明确方向。 按照报告内容,今年会继续稳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农业种植结构会得到继续调整,玉米产量将持续调减,优质小麦与稻谷的产量将持续调增。 事实上,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同样将目光聚焦在农业供给侧上。这份文件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提出,要优化产品产业结构、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壮大新产业新业态、强化科技创新驱动、补齐农业农村短板、 加大农村改革力度等,对新一年农业农村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不管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脱贫,应该说最终还是三农应该走什么样的发展路径,不同地区又不一样。”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王海波在接受《华夏时报(公众号:chinatimes)》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时,王海波表示,对于粮食生产,要实行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化经营,这即提升生产能力,增强科技帮扶的能力,又能有利于提高质量,走向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生产,所以要推适度规模化经营,还有就是要创新农业的各种业态。 “总而言之,根据不同区域、所服务的对象的需求,来进行不同的调整。比如说在京津冀,北京天津周围,更加重要的是解决鲜活农产品更加优质的、种类丰富的生产,同时还要把农业的生产变成一种文化,变成旅游、生态、休闲养生的一种载体,走农业的多功能,挖掘农业的新潜力。总体来讲,我们人多,没有搞特别大牧场的条件,但是我们可以扬长避短,在适度规模化经营的条件下,在高度契合需求的这些情况下,进行产业的延伸和创新。” 在王海波看来,现在国家对农业的支持政策和发展路径越来越明晰,小麦、水稻要向优质化发展。像这样就能避免出现走私国外的优质产品的情况。还有就是适度规模经营以后,会刺激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因为一家一户很小规模的时候,即使技术能增产和增收效应,但是因为面积太小、体量太小。当到达一定规模以后、利于机械化、利于标准化,利于规范化,利于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效益成果也大幅度提升。这样就让生产能力、保障能力、总量控制能力都大幅度提升。 “现在因为还有国人买国外的优质米、优质麦,既然我们的小麦水稻视作口粮,那么现在就要提升我们优质的比重,就可以替代进口,把钱留在国内。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够的,真正解决农业的效应,还是要产业链的延伸,所以总理也提出来,对玉米要进行深加工的研究,要在深加工增值上面支持中国的饮食。如果向国外一样有4、5万亩的耕地,要进行加工延伸是很难得,反倒是我们,要进行加工延伸需求是多元化的。在一种适度规模下做这种加工延伸,就有了独特的优势。所以说农业供给侧改革、未来农业的发展,脱贫攻坚,都是要把我们的长处,充分挖掘,放大长处,缩小短处。”王海波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