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三农问题是永恒的话题,我们的农业和农村、农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农业“反扑”城市,脱离了农村和农民,会是什么样? 以下内容,分享给大家: 1、屋顶农场
在纽约,屋顶种菜是已成潮流。号称全世界最大的屋顶土培农场——布鲁克林农庄就在这里。建于2010年,占地超过1万平米。有机生产,种养结合:多种蔬果、饲养蛋鸡、养殖蜜蜂,当地农夫市集售卖,也供应CSA(社区支持农业)会员和几家餐厅所需。 
除了农产品,也提供都市农业和屋顶绿化的咨询及安装服务。它总是繁忙的和充实的,白天,与学员们一起收获蔬菜,或者接待来访者;晚上,可能有浪漫的晚宴,婚礼或者是电影放映会等活动。 农场的主要创办人,是位“80后”工程师Ben Flanner。现在他被广泛认可为屋顶都市农业的领袖人物。农庄的资金来源于个人资产、贷款、草根募捐、众酬平台。农场开办第一年就实现了收支平衡,到目前为止每个季节都有收入上的增长。
2、校园农场 美国纽约市布鲁克林区一所小学的小学生们过了一把做农民的瘾。 这里学生们可以了解到该地区的农业史,校园里开辟一块小型“农场”,学生自己种植蔬果、药草,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食物对生活的意义。 
此外,老师还和学生共同准备每日正餐,并一起吃饭,享用成果。这些经历让让孩子们对食物有了新的认识,受益匪浅。
3、立体农业 日本人稠地窄,立体农业很发达。比如,日本Pasona的总部大楼。 
咖啡厅、休闲室,办公楼层、电梯前厅、走廊、会客区、员工餐厅等等,随处都可感受到花草与蔬果的存在。采收的蔬果也都会成为员工餐厅的食材,可以说是“自产自消”。据说可以培养与自然共生的态度、对农耕的兴趣。 4、成长盒子
先看图: 
实际上是个小型的“鱼菜共生体系”。一个20英尺的容器,池里养鱼,上面种绿色蔬菜,池里的水会在循环过程中流经柱状物,鱼儿的废弃物便成为作物的养料。 “城市农场”,为城市增添了新绿和色彩,使生活在城市的人们里农业“更近”,也会衍生出更多的城市农业业态。 城市里搞农业的机遇,你会抓到么? 新农业不缺技术经验者,但缺经营者,如何转变思维做营销,3月24日-26日,以农庄/农产品品牌与营销为主题的课程在北京开课,20多年从业经验的品牌营销专家,为大家梳理农产品营销方案,解决农产品卖不上品格的问题,报名咨询可关注谷老师微信号(g2099999)
最有温度的新农人社群,关注微信号(WOA-O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