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系列报道|《价改之变——从农户账本看农产品价格改革路线图》(六):《抱团发展迎风口》
2017-03-25   来源:石嘴山农批网  作者:阿婆扶我过马路   字体:【 】  浏览:65次   评论:0

"聆听三农,感悟中国"

点击上方"三农中国"可以订阅哦!

农产品价格改革,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农产品市场化进程、促进农业体系提质增效的关键环节,更是农民最关注的“三农”问题之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完善粮食等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而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每年都会出台农产品价格改革的新政策。从棉花、大豆目标价格试点,到玉米价补分离改革,有些地区还推出了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等等。

那么,这些改革措施给市场带来了哪些变化?对农民的生产又会产生哪些影响?中国乡村之声推出系列报道《价改之变——从农户账本看农产品价格改革路线图》。我们看看农产品价格改革取得了哪些阶段效果,又是如何拉近农民和市场之间的距离的。

系列报道|《价改之变——从农户账本看农产品价格改革路线图》(六):《抱团发展迎风口》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中的结构失衡、效率低下、成本攀高问题愈发突出,导致市场化的国内农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农业生产投入价格不断上升,主要农产品价格却在降低。农业生产面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考验,高成本时代如何才能节本增效,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

在山东省,一些农业大户组成家庭农场联盟,一起团购农资,分享生产经验,从而达到降成本,增收入的目的。他们的联盟是如何运作的?又有哪些经验值得推广?《价改之变——从农户账本看农产品价格改革路线图》第六篇:“抱团发展迎风口”。

系列报道|《价改之变——从农户账本看农产品价格改革路线图》(六):《抱团发展迎风口》

正值春耕生产的大忙时节,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的种粮大户魏德东正盘算着今年不种玉米种些什么。魏德东经营着3千多亩地,数量不算小。他坦言,一直以来,面对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只能听天由命。而今年,当地有10多个种粮大户联盟在一起,抱团发展,办法多了,抵抗风险的能力也就增加了。

魏德东:

有这个联盟,市农科院专家做后盾提供技术和信息方面的指导,还有人多我们可以一起探讨,以前不成立联盟的时候,我们只能说价格低了,就听天由命,没辙了。

魏德东所说的联盟,是山东省德州市农科院2016年1月组织成立的德州家庭农场科技联盟。联盟成立之初,吸收了22家农业大户,有种粮食、蔬菜的,还有搞养殖的。春耕时节,作为联盟理事长,魏德东把种粮大户们都召集起来,让大家一块出主意,想办法,如何应对改革中的市场变化。

系列报道|《价改之变——从农户账本看农产品价格改革路线图》(六):《抱团发展迎风口》

魏德东:

玉米价格下滑,不种玉米我们种什么,今天我们十个种粮食的成员一起探讨。我自己的想法,花生玉米兼种,进一步扩大面积,感觉比单种玉米每亩地增收500块钱以上,所以今年决定把这个面积进一步扩大,再一个是调减玉米面积种一千亩地大豆,所以今天开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最终选出到底种什么东西风险小,效益高。

系列报道|《价改之变——从农户账本看农产品价格改革路线图》(六):《抱团发展迎风口》

中国乡村之声记者刘瑜颖在会议现场采访魏德东

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经验方法上的交流传授、启发和思考,让同是种粮大户的范中兴受益匪浅。学习了别人的经验方法,也让他在无形中节省了种粮成本。

范中兴:

在管理上起到一定作用了,我们就互相转转看看,别人的优势也是值得学习的,咱们的优势他也可以学习,看了别人的,别人确实先进,也就一层窗户纸,通过别人确实觉得省工了省钱了,起效益了。

系列报道|《价改之变——从农户账本看农产品价格改革路线图》(六):《抱团发展迎风口》

会议现场

除去经验这样的无形成本,种地成本到底有多高?种粮大户们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中等农场,每亩地需要投入农资440元,机械220元,浇地120元,人工250元,成本1030元。小麦收获1000斤,每斤卖1.1元,玉米收获1100斤,每斤卖0.75元。国家每亩给125元的补贴,再减去1000元地租,忙了一年,利润几乎为零。成本高、粮价低,规模经营也难盈利。

魏德东回忆说,在没有成立科技联盟之前,种植户们在技术、购买农资、粮食销售等方面都存在很多困难,大家抱团发展之后,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了。

魏德东:

一个农场可能买3千亩地的肥料,比如一百块钱一袋,如果我们一个联盟加在一起,买一万亩地的肥料,可能90块钱就能买了。团购农资,量大,和公司谈判有话语权,能够降低成本,降本就等于增效。

系列报道|《价改之变——从农户账本看农产品价格改革路线图》(六):《抱团发展迎风口》

撒肥机

这样一个科技联盟除了能给大家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享受团购农资折扣之外,更重要的是给大家提供技术支撑。包括引进先进农机,有专家团队进行专业的技术指导。说起这方面的收获,范中兴很是感慨。

范中兴:

我2010年开始包地,2010年到2012年都是人工撒化肥,现在春季小麦开始返青了。100斤化肥雇一个人撒,给15块钱人工费,成立联盟以后从农技站带回来样品,一台撒肥机,一个人一天相当于15个人,撒的又匀又省工,连5个人的工钱都花不了。

系列报道|《价改之变——从农户账本看农产品价格改革路线图》(六):《抱团发展迎风口》

记者采访徐宪斌

山东省德州市农科院副院长徐宪斌说,家庭农场科技联盟的建立,可以在技术、经验、信息、资源、市场五个方面实现共享,增强抵御价格波动以及市场风险的能力。抱团发展抱团取暖,对外沟通交流有了话语权,合作共赢增产增收。

徐宪斌:

我们给他搞联盟是搞免费的技术服务,成立了一个专家团队,大田作物、蔬菜作物各种的,大概是13个人,他遇到什么技术难题,第一时间就发到微信群里,交流起来比较便利。

应对价格改革,适应市场变化,农民有话说。

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种粮大户魏德东认为,在人力投入成本高,化肥农药价格贵、农机投入资金多的情况下,联动降成本,合作出效益,抱团取暖,是抵御价格改革浪潮中的一艘大船。

系列报道|《价改之变——从农户账本看农产品价格改革路线图》(六):《抱团发展迎风口》

魏德东:

我最初从300亩地开始起步,当时我就想,能不能把别人的土地租下来实现规模经营,降低成本,实现订单种植。承包以后很多育种公司都愿意跟大户合作,能保证种子的纯度。流转土地费用是900一亩,玉米价格下滑,再加旱灾涝灾的情况,有可能钱就收不回来。每亩地要能省下十块钱对我们来说都是大钱,现在种地每年都用数据说话,比如今年用工花了3万,思考一下这里面是否还能降低成本,节本就等于增效。

成立农场联盟之前我就有这个想法,成立联盟后,以后抗击风险的能力会越来越强。我们现在实现农资降成本,有几家农场家里有配肥站,可以降低成本,比市场上每吨便宜三百,省下来3、4万,下一步逐步探讨我们的粮食是不是统一销售,量大,争取弄一个更好的价格。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价格改革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市场、服务联动的家庭农场联盟形式,成为农户抵御市场变化的有效方法。在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 袁钢明看来,抱团发展农业,让技术、信息流通起来,既节约了资源,同时也提高了效益。

专家点评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 袁钢明:

现在我国在发展农业上采取了供给侧改革的发展道路,这是根据我国目前整个经济发展的宏观形势来确定的,对农业来强调这一点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农业的基本农产品已经满足,甚至饱和,有的时候还过剩,但仍然存在增产不增收这个老问题,效率还不高,要想改变这一个困境,需要从供给侧来发力了,根据市场根据创新能够产生出新的效益。

这一种家庭农场联盟的方式显然是一种新的方式,以前提发展农业大户、发展耕地集中化或者是产生一种新的农业集体组织或者股份入股等等,家庭农场都没有这些方式,它不是一个紧密的一体化的组织,比如资本一体化、产权一体化,或者组织一体化,都不是。是各自独立经营,形成一种联盟。要比过去的完全分散化的各自为政的情况要更互相互通,互通联合、协作。这是一个新的探索有利于大家互通讯息、互通技术、互相协作、各取所长、取长补短。

这种合作方式是朝着规模化效益,寻找新的生产方式的有益探索。这个家庭农场联盟是应对现在经济形势变化,特别是应对价格改革变化的一种有力的应对措施。

中国乡村之声六集系列报道《价改之变——从农户账本看农产品价格改革路线图》,到今天就全部播送完了。在六天的时间里,我们选取农产品价格改革最具代表性的黑龙江、新疆、吉林、山东、浙江等地区进行深入采访报道,反映国家的价格改革措施在农业“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方面的阶段性成果,以及农民应对市场变化而做出的调整和改变。

农产品价格的稳定与否,关乎国计民生。保障农民合理收益,是农产品价格改革的关键。目前,我国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正在不断完善,我们也希望通过价格改革机制,提高农业生产力和竞争力,让亿万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

记者:央广刘瑜颖,德州台张婷婷

统稿编辑:刘璐

Tags:《价改之变 从农户 农产品 路线图 《抱团发展迎风口》 责任编辑:阿婆扶我过马路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重磅!正式下发17年大豆补贴政策.. [下一篇]博鳌上的三农声音|“一带一路”..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