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圈开篇语:
中国农业的金矿论和鸡肋论并存,举家进城和返乡创业并存,有人认为农村土地就是将会发掘的金矿,有人认为农村土地食之无味是鸡肋。你有没有懵逼?只有在更大的视野下,才能把这个问题讲清楚。  一、城乡怪现状:一边说自己老家房子要发财,一边削尖脑袋往大城市挤,到底该信谁?
三农媒体圈是不是的蹦出“农民要发大财了”"十年后农业将成为最赚钱的行业"的观点,还十分有市场,经常把农民煽乎的找不着北。 你不知道的是,写这样文章的小编,都是坐在大城市的办公室里,每天挖空心思想着怎么完成领导交给自己的任务指标,阅读量怎么样,粉丝长了多少,转化率怎么样。在指标面前,是非已经不重要,良心能当饭吃吗?还是自己的那点儿微薄的奖金来得实在。 当他们写出这样文章的时候,自己估计都在乐:如果我老家的宅子和土地真这么值钱,我TM还用这么辛苦的跑到北京当北漂。  二、人多地少:中国农业的死结,谁会是斩乱麻的快到手?天下一统是千百年来的国人梦。做强做大则是现代农人的农业梦。 二十世纪近百年的经验表明,如果把农民的人均收入提高也算在中国农业做强做大的目标内,那么这个目标终究会是南柯一梦。
新农人如果满怀希望入睡的婴儿,总想着一觉醒来农业翻天,人多地少就是那个每隔一段时间就把大家吵醒一次的闹钟,还没等美梦做完,就又双叒叕被冰凉的现实惊醒。 人多地少是中国农业的死结,短期内农民收入剧增跨不过这个山,谁都对此束手无策。更悲催的是,也不会出现斩乱麻的快到手。  三、天已变,时间不会倒流:农耕时代一去不复返令人骄傲的是,农耕文明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时间最悠久。
令人悲催的是,农耕文明已不是社会主流,更在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小,人均效益只能一路下滑。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西方国家200年才走过的进程,我们只用了40年就走完了。 快,快到人的思维跟不上时代。工业化过了,金融资本过了,科技资本正在开展过程中。农业现代化显然拖了后腿。 10%的人创造了90%的社会财富,90%的人只能分10%的社会财富,农民只能分点残羹冷炙。这是一个剧烈变革的时代。  四、中国农业还有机会吗?或许,中国农业只剩下低位盘整的机会,农业的机会在农业之外。 如果非要农地圈给出一个答案,那么只能是:你猜! 更多三农观点的交流,请关注农地圈微信公号:农地圈,三十万新农人聚集的社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