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意义上,对同一件事抱以什么样的态度,决定了一个企业在全国所处的位置。在这方面,万达和恒大作出了最好的示范。 昨天,王健林和许家印又收获了一份足以向所有人夸耀的全国性荣誉,虽然看起来这和房地产无关。但谁知道呢?你懂的! 首届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昨天在北京召开,颁发了2016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在这份以县乡基层干部和群众为主的获奖名单中,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碧桂园集团创始人杨国强以及恒大集团董事长许家印分别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和奉献奖。 
同在贵州扶贫,王健林和许家印获得的奖项却有所区别,关键就在于养猪、牛与否。 王健林:养猪不赚钱,不如不干 早在今年2月,楼市大嘴巴在《壕的逻辑 | 王健林决定不养猪了,但许家印似乎很有兴趣》就梳理到,王健林和许家印一开始的扶贫计划都不约而同瞄准了养殖业,但经过考察和计算,王健林发现养猪没有什么赚头,由此才催生了“创新性”的扶贫计划——被称为“精准扶贫”的包干打造扶贫模式。 “包”下整个贵州丹寨县后,王健林最初计划投入10亿元,5年使人均收入翻番。当时王健林的扶贫规划相当“生态”:建一所规模3000人的万达学院;年出栏30万头土猪养殖场;年屠宰加工30万头土猪屠宰加工厂;年加工饲料20万吨的饲料加工厂;年加工1万吨茶青的茶叶加工厂,以及每年从丹寨招聘约1万名农民工到万达战略合作伙伴旗下施工企业务工。完事收工。 但一年以后,这个扶贫计划有所调整,成为了可持续发展的项目。新扶贫计划总投入增加至14亿元,包括出资3亿元捐建一所丹寨职业技术学院、出资6亿元捐建一座旅游小镇、出资5亿元成立一支丹寨扶贫专项基金——此前的生态农业项目都消失了。 “我们去年想在当地养猪,建设30万头规模的土猪扩繁厂等”,“但我们调研了国内的5大养猪企业,都没有挣钱的,基本是一年挣一年赔,那十年下来不就为零了吗?没有利润,怎么扶贫”,王健林在接受采访时说,于是万达放弃了养猪的想法。 许家印:扶贫也要讲究“基本法”,牛还是要养的 就在万达放弃养猪的前一天(就是这么巧),许家印宣布恒大集团结对帮扶毕节大方县的首批援建40项重点工程和200个农牧业产业化基地项目同时开工,这40项重点工程包括1处县城易地搬迁移民安置区——奢香古镇,10处新农村;13所幼儿园,11所小学,1所完全中学,1所现代职业技术学院;1所慈善医院,1处敬老院以及1处儿童福利院。 投资3亿首批援建的200个农牧业产业化基地包括110个养殖基地、50个蔬菜种植基地、30个中草药种植基地、5个经果林种植基地和5个食用菌栽培基地。200个基地将在今年年底前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和王健林的扶贫计划相比,许家印的路子略显保守,是传统的帮扶路线。二者计划中起到决定作用的区别在于——王健林的创新扶贫规划显示出其敏锐的商业嗅觉——丹寨旅游小镇的规划。 根据规划,丹寨旅游小镇“位于丹寨县风景秀美的东湖岸边,占地400亩,一期投资6亿元,一期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建筑风格苗寨特色,配套建设三星级酒店、多厅电影院、儿童娱乐等设施,引入丹寨特色的民族手工艺、苗寨美食、苗医苗药等内容,打造一站式苗族文化体验。”旅游小镇计划2017年6月建成开业,万达将对其进行三年的经营扶植。 这不仅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万达旗下的大型旅游地产“万达城”,今年9月初王健林再到丹寨,其和丹寨县长交锋的视频也显示,王健林这次扶贫不想玩“虚”的。 




视频中王健林提到,如果还像过去一样,只提高人均收入数据,绝对贫困人数却没有下降到理想水平,“还不如我每年固定给你五个亿”。 观察:两位大佬确实都不是玩玩而已 目前,万达职院和万达民族风情小镇已完成设计、场平等前期工作,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17年6月底建成投入运营。 
▍建设中的万达职院 许家印那边,今年6月牛就到位了——历经115天的越洋运输,恒大从澳大利亚引进用于产业扶贫的首批安格斯种牛抵达大方。大方素有养牛传统,恒大于是制定了从澳大利亚引进3000头安格斯牛、从牧区引进3万头牛、培育优质肉牛产业的方案。大方县的村民也在陆续迁入恒大援建的移民新村“幸福二村”——当地村民描述,“新房子有80平方米,每户还配套两个240平方米的蔬菜大棚,搬出去以后也不愁生计。” 人一不执着于养猪了,视野就打开了,就好去想一些赚钱的事,即使扶贫,也能达到双赢局面。更何况,养猪产业正逐渐走向不赚钱,君不见,网易养猪场今何在?似乎已经只是专供网易员工内部消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