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莴苣、莴笋菌核病
2015-07-27   来源:抚州农批网 广西农业信息网 作者:小狼   字体:【 】  浏览:233次   评论:0
菌核病是莴苣(生菜)、莴笋的主要病害之一,特别是近年来随保护地的发展,为害在加重。轻者,发病率达10%-20%;中等者,发病率达30%左右;重者达40%以上,对产量威胁很大。除为害莴苣(生菜)、莴笋外,还可为害葫芦科、茄科等多种蔬菜。

一、症状识别

主要为害茎基部。被害后,起初产生呈水渍状浅褐色的不规则的病斑,后来逐渐扩展到整个茎基部腐烂,或者沿叶帮向上发展,造成烂帮、烂叶,最后植株萎蔫枯死。在湿度大时,病部产生有密絮状的白色菌丝体,后来在茎内外形成菌核,开始菌核呈白色,以后渐渐变成呈黑色的鼠粪状的菌核。识别要点:被害部位发生在茎基部;病部上生有呈白色的棉絮状菌丝体;有黑色的鼠粪状的菌核。

二、发病规律

1.病原菌菌核病是由于囊菌亚门核盘菌真菌侵染所致。子囊盘呈杯状,淡黄褐色,盘下有柄;子囊呈棍棒状,内含有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呈椭圆形或梭形,无色、单胞;菌核黑色,呈长圆形或不规则形。

2.侵染循环菌核病病菌是以菌核遗留在土壤中或混杂在种子中越冬,在土壤中可存活1年(土壤潮湿)至3年(土壤干燥),是病害初侵染来源。第二年春天,遇条件适合时,菌核即萌发,产生出子囊盘和子囊孢子,当子囊孢子成熟后即从盘中射出,靠气流传播。子囊孢子萌发后长出芽管,从衰老的弱组织中侵入,植株发病后,产生的菌丝也可直接侵染健株。如此循环,进行再侵染,后来形成菌核越冬。

3.发病条件

(1)与温湿度的关系病菌发育和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0℃和10℃左右。相对湿度达80%以上时,菌丝发育良好,相对湿度达85%以上时,病害发生重;当相对湿度低于70%时,病害发生轻或不发生。在50℃处理5分钟,菌核死亡。

(2)与土壤湿度的关系菌核在土壤湿度大的条件下,只能存活1年左右;若土壤干燥(湿度小),菌核可存活3年,甚至更长时间;如果在水中,1个月即死亡。

(3)与栽培的关系病地重茬发病重;浇水过多、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保护地不放风、湿度大,病害发生多;肥料不足、管理差、植株长势弱,发病也重。

Tags:莴苣 责任编辑:小狼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早秋莴笋田管技术 [下一篇]高山莴笋反季节栽培效益好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发布者

小狼 小狼
等级:普通会员
积分:737 个
性别:保密
belldanby_@163.com
企业会员 身份还未认证 邮箱还未认证 手机还未认证 给它发送短消息 搜寻它在莴笋种植技术发布的全部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 在莴笋封垄、茎部开始肥大时、喷缩节胺调节剂2至..
· 莴笋遇22―24℃以上的高温和长日照
· 夏莴笋6月底、7月初播种
· 近年来一些地方摸索出一套夏栽莴笋新技术
· 夏季栽培的关键技术为:1、土壤选择:莴笋适应..
· 莴苣根部出现白色灰霉如何防治
· 福建永安:大湖镇莴苣喜获丰收 农民喜上眉梢
· 夏季无公害莴笋5-8月份播种

最新文章

· 夏季栽培的关键技术为:1、土壤选择:莴笋适应..
· 莴苣栽培技术
· 夏季无公害莴笋5-8月份播种
· 福建永安:大湖镇莴苣喜获丰收 农民喜上眉梢
· 在莴笋封垄、茎部开始肥大时、喷缩节胺调节剂2至..
· 莴苣根部出现白色灰霉如何防治
· 夏莴笋6月底、7月初播种
· 莴苣的加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