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黄瓜疫病及其无公害防治技术
2015-07-27   来源:丽水农批网 广东农村信息直通车 作者:barbar   字体:【 】  浏览:93次   评论:0
黄瓜疫病俗称“烂蔓”,是黄瓜主要病害之一。

1.症状识别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苗期发病,多是子叶、胚茎暗绿色水浸状,很快腐烂而死。成株期发病,多是茎基部,或节部、分枝处发病。先出现褐色或暗绿色水浸状斑点,迅速扩展成大型褐色、紫褐色病斑,表面长有稀疏白色霉层。后病斑缢缩,皮层软化腐烂,患部以上茎叶萎蔫、枯死。叶片发病,多在叶缘或叶柄连接处产生不规则形、水浸状、暗绿色大型病斑。湿度大时,病斑扩展极快,常使叶片全片腐烂;干燥时,病部呈青白色,易破裂。病斑扩展到叶柄时,叶片垂萎。瓜条发病,以中下部,尤其近地面瓜条容易发病。瓜条多从花蒂部或瓜条腰部先发病,迅速扩展,直至整个瓜条。病部暗绿色,水浸状,软化凹陷,湿度大时病部表面长出稀疏白色霉层。最后病瓜腐烂,发出腥臭味。

2.病原PhytophtboramelonisKatsura称甜瓜疫霉菌,属鞭毛菌亚门真菌。孢子囊梗直立,中间偶出现单轴分枝,顶生孢子囊,孢子囊卵形或长椭圆形。孢子囊萌发放出游动孢子或直接长出芽管。菌丝间可以产生厚垣孢子。卵孢子球形,黄褐色。病菌可侵染多种瓜类作物。

3.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和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卵孢子在土壤中可存活5年之久。翌年春天土壤中卵孢子、厚垣孢子经雨水溅到植株上,萌发后直接穿透表皮侵入。在25―30℃条件下,经24小时即可发病;在有水存在时,发病部位4―5小时就可产生大量孢子囊。病部产生的孢子囊及其萌发后形成的游动孢子,借风雨及灌水传播,条件适宜,病害极易爆发流行,酿成灾害。病害发生与温、湿度关系极为密切。虽然病菌在9―37℃的范围内可生长发育,但其适温为23―32℃。孢子囊产生需要90%以上相对湿度,萌发需要95%以上相对湿度,并要有水滴存在。25℃左右并有水滴存在的条件下,病害循环―次需要20―25个小时。疫病发生早晚及流行程度同初始菌量和水分管理关系十分密切。一般瓜类重茬地发病早,病情重,灌水多,灌水量大,发病重,蔓延快。偏施氮肥易发病。

4.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选用长春密刺等抗病品种。与瓜类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施足底肥,采用地膜高畦栽培方式。适时适量追肥,增施磷、钾肥。适当控制灌水,定植后控水,结瓜后做到见干见湿,盛瓜期要及时满足蓄水量,但也要避免大水漫灌。表现疫病后,灌水要减少到最低量,以抑制病情发展。(2)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及时拔除中心病株,并施农药防治。可选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3%瑞毒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5%普力克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大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Tags:黄瓜疫 责任编辑:barbar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秋冬茬黄瓜适时育苗 [下一篇]塑料大棚无公害黄瓜的植株调整、..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发布者

barbar barbar
等级:普通会员
积分:684 个
性别:保密
barbar@qq.com
身份还未认证 邮箱还未认证 手机还未认证 给它发送短消息 搜寻它在黄瓜种植技术发布的全部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 阳台盆栽黄瓜种植记:这几点才是黄瓜不断开花结..
· 迷你小黄瓜盆栽的种植方法
· 种黄瓜过程中农户哪一个小动作,会让黄瓜产量比..
· 遮阳网覆盖在黄瓜无公害生产上的应用
· 黄瓜株高1.2
· 3.熏闷处理大棚黄瓜在出现中心病株时
· 爬地黄瓜每亩2200
· 黄瓜的直与弯是鉴别黄瓜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最新文章

· 黄瓜株高1.2
· 黄瓜的直与弯是鉴别黄瓜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 黄瓜疫病属于真菌病害
· 但黄瓜耐盐性差
· 3.熏闷处理大棚黄瓜在出现中心病株时
· 2、肥水管理黄瓜根系浅
· 这位农民种黄瓜,让媳妇哭笑不得
· 主要是受黄瓜品种、水分、肥料、温度和植株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