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几种杀虫剂对甘蓝蚜虫的防效试验
2015-07-28   来源:乌鲁木齐农批网  作者:绍00   字体:【 】  浏览:84次   评论:0
近几年,随着防治蚜虫药剂种类的多样化,菜农在生产管理中对防治蚜虫用药的选择较为盲目,用药品种单一、随意加大药量等现象屡见不鲜,这种用药方法不符合蔬菜无公害生产的科学用药要求,致使农药残留增加,而且导致蚜虫抗药性的迅速形成并逐年累积。为此,我们结合生产实际,初步选出以下几种不同类型的药剂进行药效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和供试品种

本试验设在西安市户县甘亭镇南河头村。试验地800平方米,土壤为壤土,耕层pH值为7.3,有机质含量14.42g/kg,肥力中等,灌水均一。供试甘蓝品种为8398(2004年3月15日播种,4月22日定植,株行距40cm×50cm)。

1.2 试验设计

每667亩用5%吡?高氯乳油(陕西秦丰农化有限公司)20ml、30ml、40ml,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大连凯飞化学股份有限公司)10g,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湖北钟祥二化)16ml,1.8%阿维?吡乳油(江苏苏科)30ml和空白对照(CK)共7个处理。小区面积20平方米,随机区组排列,4次重复,于甘蓝幼苗期每1株有蚜虫50头以上时施药,施药方法为喷雾。

1.3 施药方法及药效调查

施药当天为晴天,日平均温度18.4℃,采用隔行施药,以防药液飘散至其他小区。药前每小区随机取样挂牌5点,每点固定2株,共查10株;药前及药后1天、3天、7天、14天各调查1次活虫量,计算虫口减退率、相对防效,并观察药剂对甘蓝其他害虫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防治甘蓝蚜虫效果

供试的4种药剂中,药后1天,5%吡?高氯不同剂量处理防效分别为66.00%,71.36%,75.60%,与10%吡虫啉防效67.82%和1.8%阿维?吡防效56.36%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与4.5%高效氯氰菊酯防效33.4%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药后3天,各种药剂防效达到最高,以10%吡虫啉效果最好,防效达86.6%,5%吡?高氯次之,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药后7天,5%吡?高氯、10%吡虫啉、1.8%阿维?吡防效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与4.5%高效氯氰菊酯的防效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药后14天,5%吡?高氯40ml/667亩与10%吡虫啉防效分别为52.36%,55.86%,其他处理防效均低于30%。

2.2 5%吡?高氯不同用药量间防治甘蓝蚜虫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5%吡?高氯20ml/667亩、30ml/667亩、40ml/667亩对甘蓝蚜虫在药后1天、3天、7天的防效均无显著性差异。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5%吡?高氯、10%吡虫啉、1.8%阿维?吡防治甘蓝蚜虫效果好,且明显优于4.5%高效氯氰菊酯。此外,5%吡?高氯、1.8%阿维?吡对菜青虫、小菜蛾等害虫具兼防作用,能达到一药多治和减少用药次数的效果。

从防治效果及防治成本等因素综合分析,5%吡?高氯使用剂量以20~30ml/667亩为宜。用药时一定要加足水量,喷雾均匀,使药效得以充分发挥。为防止蚜虫产生抗药性,建议与各类型药剂交替使用。

以上药剂(除4.5%高效氯氰菊酯外)在药后7天仍能达到50%以上的防效,而在药后14天大部分药剂防效较差。因此,建议田间施用应隔7~10天1次。
Tags:甘蓝蚜 责任编辑:绍00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甘蓝留种新技术 [下一篇]中甘21号(甘蓝)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发布者

绍00 绍00
等级:普通会员
积分:689 个
性别:保密
shao00@qq.com
身份还未认证 邮箱还未认证 手机还未认证 给它发送短消息 搜寻它在甘蓝种植技术发布的全部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 为大家介绍几个耐热甘蓝品种
· 将待贮甘蓝装入板条或箩筐内
·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最新育成的早熟春..
· 秋甘1号(甘蓝种子)
· 4采收甘蓝叶球尚未完全长结实
· 2.2播种甘蓝育苗一般采用干籽直播
· 将直接影响甘蓝的品质及产量
· 甘蓝反季节高效栽培技术

最新文章

· 将待贮甘蓝装入板条或箩筐内
· 秋甘1号(甘蓝种子)
·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最新育成的早熟春..
· 甘蓝反季节高效栽培技术
· 秋甘2号(甘蓝种子)
· 4采收甘蓝叶球尚未完全长结实
· 2.2播种甘蓝育苗一般采用干籽直播
· 秋甘3号(甘蓝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