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甘蓝夜蛾
2015-07-28   来源:长沙农批网  作者:瞎子   字体:【 】  浏览:256次   评论:0
〔害虫学名〕Mamestra brassicae (Linnaeus) 〔为害作物〕甘蓝夜蛾属多食性害虫,已知寄主有200多种。主要为害甘蓝、油菜、萝卜、芥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和甜菜、菠菜等黎科蔬菜。也可为害豆类、瓜类、茄子、辣椒、蕹菜等。也是玉米、高粱、烟草、亚麻等作物上的害虫。 

〔害虫鉴定〕以幼虫为害叶片,刚孵化的幼虫群集在所产卵块的叶背取食,仅啃食一面表皮和叶肉,残留另一面表皮,呈现出密集的小透明斑;稍大后逐渐分散,可将叶片吃成孔洞和缺刻,5~6龄进入暴食阶段,可将叶片吃光,仅剩叶脉和叶柄。甜菜受害还可降低糖度。 甘蓝夜蛾又叫甘蓝夜盗,属鳞翅目、夜蛾科。成虫体长约20毫米,翅展40~50毫米。体、翅均为灰褐色。前翅基线、内横线为双线,黑色,波浪形。外横线黑色,锯齿形。亚外线浅黄白色,单条较细。缘线呈一列黑点。环状纹灰黑色具黑边,肾状纹灰白色具黑边,且外缘为白色,前缘近顶角有3个小白点。后翅淡褐色。卵半圆形,卵面上有放射状3序纵棱,棱间有横道。初期乳白色,逐渐卵顶出现放射状紫色纹,近孵化时紫黑色。幼虫共6龄,各龄体色变化较大,初孵幼虫头黑色;2 龄体色变淡,只具2对腹足;3龄后,头为淡褐色,体淡绿或黄绿色,具4对腹足;5~6龄头褐色,体黑褐色,胸、腹部背面黑褐色,其上有灰黄色细点,各节背中央两侧有黑褐色短纹,呈倒“八”字形。老幼虫体长达40毫米左右。蛹体长约20毫米,赤褐色,腹部背面5~7节前缘有粗刻点,腹末端具1对较长的粗刺,末端膨大成球形。 

〔生活习性〕此虫全国各地都有分布。东北地区1年发生2~3代,四川3~4代。各地均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春当气温达15~16℃时,越冬蛹羽化出土,各地因气温不同,成虫羽化出土时间不同,幼虫严重为害时期也各异;辽宁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和9月,黑龙江、新疆8~9月,湖南、四川4~5月和9~10月。 成虫白天潜伏,日落后开始活动,多在草丛间或其他开花作物上取食花蜜。成虫羽化后1~2日交配,交配后2~3日即产卵,多产卵在叶背面,卵成块,排列整齐不重叠。每头雌虫可产卵4~5块,每块几十粒至几百粒,一生平均产卵千余粒,多的可达3000粒。成虫对黑光灯和糖醋液有趋性。初孵幼虫群集,稍大后分散,老龄幼虫有假死性,并可互相残杀。 甘蓝夜蛾发育的适宜温度为18~25℃,相对湿度为70%~80%。若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相对湿度低于68%,高于85%,对其发育不利。在适宜条件下,卵期4~5天,幼虫期20~30天,蛹期10月,越冬蛹长达半年。 

〔防治措施〕 (1)实行秋翻地,于作物采收后及时耕翻土地,消灭一部分越冬蛹。 (2)诱杀成虫。设黑光灯或糖醋液,诱杀成虫, (3)人工防治。于卵盛期或初孵幼虫期,结合田间管理,及时摘除卵块或初孵群集小幼虫,可减少虫量。 (4)药剂防治。于1~2龄幼虫盛发期及时防治,可用90%晶体敌百虫,或5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或灭杀毙(21%增效氰?马乳油)6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或2.5%溴氰菊酯乳油,或2.5%功夫乳油,或2.5%天王星乳油,或20%灭扫利乳油3000倍液喷雾。 (5)生物防治。于卵盛期释放赤眼蜂,每次每公顷放3万~4.5万头,一般可放2~3次。或用“HD-1”可湿性粉剂,一般含100亿孢子/克,对水500~1000倍喷洒。 
 
Tags:甘蓝夜 责任编辑:瞎子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甘蓝反季节栽培效益高 [下一篇]甘蓝叶球开裂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发布者

瞎子 瞎子
等级:普通会员
积分:783 个
性别:保密
xiazi@qq.com
身份还未认证 邮箱还未认证 手机还未认证 给它发送短消息 搜寻它在甘蓝种植技术发布的全部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 为大家介绍几个耐热甘蓝品种
· 将待贮甘蓝装入板条或箩筐内
·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最新育成的早熟春..
· 秋甘1号(甘蓝种子)
· 2.2播种甘蓝育苗一般采用干籽直播
· 4采收甘蓝叶球尚未完全长结实
· 甘蓝反季节高效栽培技术
· ?êà??¢?¨ò?2?????3£??μ?éúàí2?o|

最新文章

· 将待贮甘蓝装入板条或箩筐内
· 秋甘1号(甘蓝种子)
·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最新育成的早熟春..
· 甘蓝反季节高效栽培技术
· 秋甘2号(甘蓝种子)
· 4采收甘蓝叶球尚未完全长结实
· 2.2播种甘蓝育苗一般采用干籽直播
· 秋甘3号(甘蓝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