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一只小龙虾背后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03-26   来源:包头农批网  作者:77个理由   字体:【 】  浏览:95次   评论:0

“如今,潜江虾稻产业已经成为潜江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标杆产品、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富民工程、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支柱产业。”日前,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潜江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胡功民自豪地说。

作为外来物种,小龙虾在上世纪引入我国江苏,后“溯江而上”来到潜江。经过16年的探索发展,潜江小龙虾产业声名远扬——

一只小龙虾背后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龙虾已成潜江的一张名片:2010年,潜江被评定为“中国小龙虾之乡”、“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近期,潜江申报“中国虾稻之乡”已通过专家评审,待正式授牌,潜江小龙虾将拥有三块国字号头衔。

虾稻产业已成潜江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标杆产品:至2016年底,潜江市小龙虾养殖面积达50万亩以上,年产小龙虾7.35万吨;小龙虾系列产品出口欧美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6年出口创汇1.5亿美元。小龙虾的养殖规模、加工能力、出口创汇连续10多年位居全省、全国第一。潜江市“虾稻共作”面积达45万亩,虾稻产量33万吨。潜江虾-稻产业综合产值突破了180亿元,带动就业超过了10万人,龙虾养殖户户平增收16000元,带动全省养殖小龙虾387万亩。

有关专家盛赞,“虾稻共作”是中国现代农业的典型代表,是一次现代农业的革命。

对于湖田资源丰富的潜江而言,虾稻产业缘何一举成为潜江农业重要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又是如何撬动潜江市的农业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呢?

一只小龙虾背后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6年8月13日,《农民日报》头版头条以《虾稻共作,现代农业的成功典范》为题关注潜江市“虾稻共作”。

从“虾稻连作”

到“虾稻共作”

“虾稻连作”出现得很“随意”:2001年,稻子收割完后,潜江积玉口镇农民刘主权将一袋龙虾苗投入水田,没想到龙虾不仅长得好,品质也不错。在一块田里,刘主权获得了两份收入,这让他喜出望外。从此,刘主权先种稻后养虾,年复一年,效益稳增,成为“虾稻连作”的第一人。周围的农民纷纷仿效,潜江虾稻产业由此有了初步的规模。

但随着时间推移,“虾稻连作”模式的弊端开始显现:龙虾产量低位徘徊,养虾种稻茬口紧张的矛盾凸显,不仅直接影响经济收入,也抑制了农民的种养热情。

产业遇瓶颈,科技来攻关。在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专家的指导下,经过3年摸索创新,2013年,“虾稻连作”升级版——“虾稻共作”模式问世。

十多年来,潜江市水产研发团队始终掌握核心科技,不仅首创了“虾稻连作”“虾稻共作”小龙虾种养模式,还制定了《潜江龙虾“虾稻共作”养殖技术规程》等标准,成为全国小龙虾标准化养殖示范市。

一只小龙虾背后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小龙虾也有

“身份证”

安全是虾稻产业的生命。

“水稻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及害虫为小龙虾的发育提供了充足的饵料;而小龙虾产生的排泄物又为水稻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物肥;水稻收割后,秸秆还可还田,培肥地力。在这种优势互补的生物链中,小龙虾及水稻的品质都得到了保障,更使稻米成为一种接近天然生长的生态稻。”潜江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种养全程尽量采用物理或生物手段防治病虫害,实现了“一地两用、一水两养、一季双收”,既保障了粮食安全,又节约了水源,破解了农民种粮不增收的难题。

2010年以来,潜江配合部级、省级抽检小龙虾样品256批次,合格率均达100%。2016年1—8月,潜江共开展小龙虾快速检测150个样品,送省定量抽检20个样品,检测合格率均达100%。

对于发展势头迅猛的电商销售渠道,潜江在小龙虾质量监管上更是同步跟进,确保规范化经营。在潜江,通过合作社养殖、交易中心交易和企业加工的小龙虾,都已建立了质量可追溯体系。通过扫描产品二维码,销售日期、生产单位、种苗来源等信息一目了然。目前,潜江已有4.5万亩稻田里的小龙虾拥有这样的“身份证”,“十三五”期间将实现全覆盖。

当前,潜江23个乡镇全部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对“虾稻共作”撒开一张安全监控网。标准化带来品质提升。在欧美“严苛”的挑剔中,潜江出口的小龙虾系列产品,无一例超标。

一只小龙虾背后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企业农民结成

利益共同体

潜江市以做大做强虾、稻产业为中心,企业将分散的土地流转入股进行集约化管理,农民再以反租倒包等形式从事种养,如此,农民和企业结为利益共同体。农民只需专心种养,为企业提供优质原料;企业则包揽加工、经营、销售等市场行为,通过产业化经营,将农产品的增值收益更多地留在本地、留给农民。

“企业+农户”拓宽了农民就业、增收渠道:通过经营稻田虾池,一部分人成为离乡不离土的职业农民,获得比过去更多的土地经营收入;而另一部分人则进入公司、专业市场、园区,从事加工、销售、物流等环节,成为职业工人或小老板。

一只小龙虾背后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政策扶持

让天地更宽

2007年,潜江市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对新发展“虾稻连作”模式的地方按每亩10元的标准予以奖励;

2013年,潜江市根据全市水稻田的资源条件,对新发展“虾稻共作”模式的养殖户按每亩40元的标准实行以奖代补;

2014年,潜江市又对新发展的千亩连片基地每亩给予40元的补贴,对连片发展2000亩以上的板块基地给予1万元奖励。

到2015年底,潜江已建成7个万亩和32个千亩集中连片“虾稻共作”标准化基地。

一只小龙虾背后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5年10月28日,潜江召开龙虾产业升级发展推进会,成立了以市长黄剑雄为组长的小龙虾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加快潜江龙虾产业升级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龙虾产业在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把龙虾产业打造成富民强市的第一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的第一示范产业和接二连三的第一综合产业,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

“左手一只虾,右手一袋米。”潜江市第八次党代会对未来五年虾稻产业发展作出了全面安排部署:到2020年,全市“虾稻共作”面积将达到100万亩,小龙虾产量达到20万吨,虾稻产量达到65万吨,实现标准化种养全覆盖,品种优质率100%,实现虾稻产业综合产值800亿元,虾稻产业在全国确立领先地位。

一只小龙虾背后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从零星养殖到连片成方,从“虾稻连作”到“虾稻共作”,从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再到餐饮业的火爆拉动……16年的发展历程,潜江虾稻产业已形成集科研、养殖、加工、出口、餐饮服务、冷链物流、精深加工等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综合自农民日报、湖北日报、荆楚网、潜江日报

Tags:一只 龙虾背 后的农 责任编辑:77个理由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淡水小龙虾的作用 [下一篇]因小龙虾主要在夜间进食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发布者

77个理由 77个理由
等级:普通会员
积分:757 个
性别:保密
77liyou@qq.com
身份还未认证 邮箱还未认证 手机还未认证 给它发送短消息 搜寻它在小龙虾养殖技术发布的全部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 小龙虾养殖户看过来!塘口长了此物劳命伤财,财..
· 看看铁壳小龙虾,这种虾多了,养殖户只有哭
· 小龙虾的头胸部特征
· 随着淡水小龙虾养殖的快速发展
· 常规的消毒方法是用浓度为3%的盐水浸泡小龙虾亲虾
· 漫谈|小龙虾专业即将开课,“奇葩”专业反映市..
· 第二年3月份~5月份及时将上年已繁殖过的小龙虾起..
· (一)创响做优一批淡水小龙虾品牌淡水小龙虾是外..

最新文章

· 随着淡水小龙虾养殖的快速发展
· 及时防治小龙虾烂肢病
· 夏季鱼种混养小龙虾技术
· (一)创响做优一批淡水小龙虾品牌淡水小龙虾是外..
· 茭白田、藕田、水芹菜田等水生经济作物田轮作养..
· 六个技术要点生态养殖淡水小龙虾
· 圩滩地混养淡水小龙虾
· 池塘小龙虾苗繁殖与培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