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蔬菜虫害--豇豆荚螟
2015-07-28   来源:韶关农批网 农业知识网 作者:就见未来   字体:【 】  浏览:85次   评论:0

学名  Maruca testulalis Geyer,鳞翅目螟蛾科。别名豇豆螟、豇豆蛀野螟、豆荚野螟、豆野螟、豆荚螟、豆螟蛾、豆卷叶螟、大豆卷叶螟、大豆螟蛾。

分布:北起吉林、内蒙古,南至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山东受害重。

寄主  豇豆、菜豆、扁豆、四季豆、豌豆、蚕豆、大豆、菜用大豆(毛豆)、四棱豆、刀豆等。

为害特点  幼虫为害豆叶、花及豆荚,常卷叶为害或蛀入荚内取食幼嫩的种粒,荚内及蛀孔外堆积粪粒。受害豆荚味苦,不堪食用。严重受害区,蛀荚率达70%以上。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13mm,翅展24~26mm,暗黄褐色。前翅中央有2个白色透明斑。后翅白色半透明,内侧有暗棕色波状纹。

卵:0.6×0.4mm,扁平,椭圆形,淡绿色,表面具六角形网状纹。老熟幼虫:体长约18mm,体黄绿色,头部及前胸背板褐色。中、后胸背板上有黑褐色毛片6个,前列4个,各具2根刚毛,后列2个无刚毛。腹部各节背面具同样毛片6个,但各自只1根刚毛。蛹:长13mm,黄褐色。头顶突出,复眼红褐色。羽化前在褐色翅芽上能见到成虫前翅的透明斑。

生活习性  华北地区年发生3~4代,华中地区4~5代,华南地区7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每年6~10月为幼虫为害期。成虫有趋光性,卵散产于嫩荚、花蕾和叶柄上,卵期2~3天。幼虫共5龄,初孵幼虫蛀入嫩荚或花蕾取食,造成蕾、荚脱落。3龄后蛀入荚内食害豆粒,每荚1头幼虫,少数2~3头,被害荚在雨后常腐烂。幼虫亦常吐丝缀叶为害。幼虫期8~10天。老熟幼虫在叶背主脉两侧做茧化蛹,亦可吐丝下落土表或落叶中结茧化蛹。蛹期4~10天。豇豆荚螟对温度适应范围广,7~31℃都能发育,但最适温为28℃,相对湿度为80%~85%。

防治方法  (1)提倡使用防虫网防治豆野螟。及时清除田间落花、落荚,并摘除被害的卷叶和豆荚,以减少虫源。(2)在豆田架设黑光灯或佳多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3)进行测报,选用代表性的豆田或豇豆田1块,从始花期查100朵花,当卵高峰后5~6天或1龄幼虫高峰后2~3天进人防治适期,当花蕾受害率达10%或百花有虫15头,应马上进行药剂防治,做到早治、治花不治荚。(4)生物防治:在老熟幼虫入土前,田间湿度高时,施用白僵菌粉剂,667平方米用1.5kg加细土4.5kg撒施。也可喷洒25%灭幼脲3号悬浮剂1000倍液。(5)药剂防治:菜豆、豇豆现蕾开花后及时喷洒52.25%毒死蜱.氯氰菊酯乳油 800倍液或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2000倍液、0.6%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1500倍液、15%茚虫威悬浮剂3500倍液、10%溴虫腈乳油2000倍液、1.8%阿维菌素1000倍液、20%三唑磷乳油700倍液或40%灭虫清乳油每亩30ml,对水50~60kg、5%锐劲特胶悬剂2500倍液。从现蕾开始,每隔10天喷蕾、花1次,可控制为害。

Tags: 责任编辑:就见未来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豇豆大棚秋延后栽培 [下一篇]大棚豇豆如何越冬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发布者

就见未来 就见未来
等级:普通会员
积分:690 个
性别:保密
weilai@www163.com
身份还未认证 邮箱还未认证 手机还未认证 给它发送短消息 搜寻它在豇豆种植技术发布的全部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 豇豆覆膜栽培
· 亩产2000公斤.四、栽培要点豆类亩用种量分别为..
· 豇豆常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 还应注意使高山豇豆大量上市季节正处低山蔬菜淡季
· 豇豆-丰产3号
· 由于高山种植豇豆生育期长、生长量大
· 春秋红紫皮豇豆
· 高山种植豇豆虫害较少

最新文章

· 高山种植豇豆虫害较少
· 豇豆常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 由于高山种植豇豆生育期长、生长量大
· 豇豆疫病与细菌性疫病的区分与防治
· 豇豆覆膜栽培
· 豇豆煤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 还应注意使高山豇豆大量上市季节正处低山蔬菜淡季
· 豇豆-丰产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