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馆里的野菜马兰
在"回归自然,崇尚吃野"的今天,昔日的野菜不断地被人们推上餐桌,成为美味佳肴,被人们视为"山珍",其中马兰是倍受人们青睐的野菜之一。勤劳朴实的丽水人,利用当地自然环境优越、生态资源丰富,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和"浙江绿谷"的优势,在生产"绿色",出售"绿色",推销"绿色"的过程中,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出现了667m2收入上万元的马兰种植户,真正实现了"绿就是金"。
一、特征特性
马兰是菊科马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鸡儿肠、马兰头,我们本地人也称温州青,据说是因为温州野生马兰特别多,温州人也特别爱吃,故而得名。
马兰以其嫩茎叶供蔬食。株高30-60cm,茎直立,叶互生,质薄,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5-10cm,宽1-4cm,顶端钝或尖,边缘疏粗锯齿或羽状浅裂,无叶柄,全缘,头状花序,瘦果倒卵状长圆形,花果期6-10个月。马兰喜欢冷凉湿润的气候,种子发芽适宜温度20-25℃,生长适温15-21℃,在降水1000-1200mm地带生长良好,对土壤选择不严,但以肥沃湿润的壤土为好。马兰有红梗马兰和青梗马兰之分,均可食用,药用以红梗为佳。
二、栽培技术
1、播种。一般都采用春播,在2月下旬-3月中旬进行。播前施入适量的有机肥作底肥,有条件的地方可在菜园的毛竹园内套种马兰,一般用撒播,要力求将种子播得均匀,可用1-3倍于种子量的细土拌种撒播,上覆一薄层草木灰,以利出苗。也可挖取马兰的根,进行营养繁殖,一般春季进行,此法除冬季外都可进行。
2、田间管理。播种后,15天左右就能出苗,出苗以后,适时除草,视干旱情况,隔数日浇水1次。当幼苗有2-3片真叶时,可进行第1次追肥,可施用腐熟的稀薄人粪尿。第2次追肥宜在采收前1周施入,以后每采1次追肥1次,浓度可适当提高。马兰几乎不发生病虫害,一般不须防治。可与其他作物间套作。
3、采收。出苗后30-40天即可采摘幼苗。采收时,要挑选大的摘,把小的留下来,苗密的地方,即使较小的植株也要采摘,以利其他植株生长。为了保证采收马兰的质量,要视马兰的生长情况适时采收,茎白叶绿的马兰是幼嫩的,而茎已发红、叶已转为黄绿,或花蕾已形成,说明马兰已转老,品质变差。经第1次采收,马兰又能抽发萌生,此时需及时追肥,促其生长,隔一段时间又可采收。春天4-5月份,秋季10-11月份到路边,小渠旁均可采到野生马兰。
三、食用方法
马兰可用作凉拌,与肉类炒食,作饺子馅,也可作汤。
1、凉拌。将新鲜的马兰洗净,开水烫过,切细,加入切碎的虾米、香干等,拌以适量的调料即成。
2、炒食。马兰洗净切段,瘦猪肉切片。油锅内加入生姜、肉、料酒等,翻炒后加入清水,待肉将熟时加入马兰炒熟,再加入盐、味精即可。
3、饺子馅。将马兰用开水烫过,切细,加入切细的瘦肉,加入佐料,炒至六成熟即可。
四、保健与疗效
马兰性凉、味辛,有清热凉血、利湿解毒等功效。对保护视力、防止动脉硬化、防癌等均有重要作用。可治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蛇咬伤、虐疾等症。我们本地的儿童,每次上火、咳嗽等都用马兰整株加水煎服,具很好的疗效。
(来源:《蔬菜》2002.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