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山茱萸种植技术
2017-02-11   来源:周口农批网  作者:mmrens   字体:【 】  浏览:344次   评论:0

山茱萸种植技术

一、概述:山茱萸是我国传统珍贵的中药材,以干燥成熟果肉入药,故又名萸肉、山萸肉、药枣、枣皮。具补益肝肾、涩精止汗之功能。

山茱萸为落叶乔木或灌木,株高2-8米。树皮灰棕色。核果长椭圆形,成熟后红色,中果皮肉质,种子长椭圆。花期3-4月,果期4-11月。它喜温暖湿润气候,喜阳光,较耐寒,幼树怕旱。实生苗5-7年开花,10-20年进入盛果期。为山茱萸科山茱萸属植物山茱萸。以干燥成熟果肉入药,中药名山茱萸。别名:枣皮、萸肉、蜀枣、药枣、肉枣、山萸肉、红枣皮等。分布于浙江、陕西、河南、山西、甘肃、四川、安徽等省、自治区;为著名的“浙八味”之一。1970年以前,商品主要来源于野生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对山茱萸在医药和保健品等方面的开发,山茱萸的年需求量也逐年增加。目前对山茱萸果实的年需求量约为2000吨,而年产量只有需求量的一半。适合山茱萸的种植。果肉中含有挥发油,其中有9个单萜烃、6个倍半萜烃、5个脂肪烃、7个单萜醇、6个脂肪醇、4个单萜醛及酮、3个脂肪醛及酮、4个酸、8个酯和15个芳香化合物,还含有糖苷类及苷元、鞣质类、有机酸及其他成分。山茱萸味酸、涩;性微温;归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回脱的功能;主要用于治疗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精血亏损,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月经过多,大汗不止,体虚欲脱,心虚怔忡,肾虚气喘,五更泄泻等症。

二、植物学特征

落叶灌木或乔木,高4~10m。树皮淡褐色,条状剥落;小枝圆柱形或带四棱。叶对生,卵形至长椭圆形,长5~12cm,宽2~7cm,顶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全缘,幼时疏生平贴毛,后脱落,背面被白色丁字形毛,侧脉5~7对,弧曲,脉腋被淡褐色簇生毛。花20~30朵簇生于小枝顶端,呈伞形花序状,先叶开放;总苞片4枚,黄绿色;花萼4裂,裂片宽三角形;花瓣4,黄色,卵状披针形;雄蕊4;花盘环状,肉质;子房下位。核果长椭圆形,长1.2~2cm,熟时深红色,中果皮骨质,核内种子1枚。花期3~4月,果期9~10月。

三、生物学特性

山茱萸喜疏松、深厚、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和中性轻粘质土或沙壤土。以海拔250~800m的低山栽培为宜,除人工栽培外,山茱萸在群落中不为优势种。正常生长发育和开花结实要求年平均温度为8℃~16℃,3~6月平均温度在9℃以上,7~10月平均温度在25℃左右,1月份平均温度在2.5℃~7℃之间。10℃以上的有效积温在4500℃~5000℃之间,空气相对湿度为70%~80%,年降雨量应在600~1500mm之间,全年无霜期为190~280天。山茱萸为中性植物,既耐阴又喜光。光照好,光能利用率高,有利于座果。夏季高温干旱,会造成大量落果。

在自然生态环境下,一般2月初花芽萌动膨大,萌动到开花约20余天。初花期在3月初,3月中下旬为花期,约25天,花先叶开放。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始展叶抽梢,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叶片、新梢迅速生长,6月下旬可以明显看到分化形成的花芽。7月中、下旬部分枝梢延续生长出现秋梢。4月下旬至5月中旬果实迅速生长。5月下旬果核硬化,8月中、下旬开始部分变色。10月上旬大部分成熟。

四、栽培技术

(一)选地整地

1、选地

育苗地宜选择背风向阳、光照良好、土层深厚、的缓坡地或平地。土壤应为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和近水源、灌溉方便的地方,土壤酸碱度应为中性或微酸性。不宜连作。栽植林地以中性和偏酸性、具团粒结构、通透性佳、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及多种矿质营养元素、较肥沃的土壤为宜。海拔在200~1200m之间的背风向阳的山坡,且坡度不超过20°~30°。高山、阴坡、光照不足、土壤粘重、排水不良等处不宜栽培山茱萸。

2、整地

育苗地选好后,应在入冬前进行一次深翻,其深度以30~40cm为宜,播种前每亩可施土杂肥2500~3000kg和充分发酵的饼肥50kg,做畦,畦宽1.2m、沟宽30㎝,高25cm,畦面呈瓦背形。对易发生蝼蛄、蛴螬等地下害虫的育苗地,整地时每亩可撒辛硫磷粉剂1.5kg防治地下害虫,用50%多菌灵0.5㎏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治苗圃立枯病。

栽植地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全面整地、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等方式,然后挖栽植穴,穴的大小规格为50㎝×50㎝×50㎝,每亩挖穴30~50个。

(二)繁殖方法

山茱萸的繁殖方法有种子繁殖、压条繁殖、扦插繁殖、嫁接繁殖等。生产上主要采用种子繁殖和嫁接繁殖。

1、种子繁殖

(1)选种与种子处理

要选择树势健壮、冠形丰满、生长旺盛、抗逆性强的中龄树作为采种母株。在成熟季节,采集果大肉厚、子粒饱满、无病虫害的果实,晒3~4天,待果皮柔软后剥去皮肉,然后每公斤种子用漂白粉15g,放入清水内拌匀,溶化后放入种子。根据种子多少加水,水高出种子12cm左右,每日用棍搅拌4~5次,让其腐蚀掉外壳的油质,使外壳腐烂,浸泡至第3天,捞出种子拌入草木灰,即可育苗或直播。

(2)播种育苗

播种育苗一般在春分前后进行,将已萌发的种子播入苗床。按25cm的行距开沟,沟深为5cm,把种子均匀撒播沟内,上盖3~4cm厚的土杂肥。每亩苗地需种子40~60kg。播后注意保持土壤湿度,一般40~50天即可发芽出土。出苗后要保持土壤湿润,幼苗出现3~4对真叶时,间苗除草2~3次,保留株距7cm。6~7月追肥2次,结合中耕于傍晚或雨后每亩施尿素4kg。苗高10~20cm时如遇干旱、强光天气要注意防旱遮荫。入冬前浇一次封冻水,在根部培施土杂肥,以保幼苗安全越冬。如水肥管理及时,一年生苗高可达70cm以上。翌年“春分”前后移栽定植。

2、嫁接繁殖

山茱萸是种内嫁接,亲缘关系近,亲和力强,成活率可以达到70%以上,且苗木生长良好。方法有芽接和枝接,生产上以芽接为主。

通常采用“T”字形盾芽嵌接法。在7~9月进行,砧木采用优良品种的实生苗。接穗采用已经开花结果,且生长健壮,果大肉厚,无病虫害壮龄母树上的枝条。方法是:在接穗芽的上方约0.5cm处横切一刀,深入木质部,然后在芽的下方约1cm处向上削芽(稍带木质部),接在砧木的嫁接部位,选择光面,最好在北面,横切一刀,然后在切口往下纵切一刀,使成为“T”字形,深至木质部,轻剥开树皮,将芽皮插入“T”字形切口内,最后用薄膜自下而上包扎,露出芽眼,打活结,到第2年萌芽时立即解扎,以后加强管理,适时进行中耕除草追肥,促进苗木生长,待苗高30cm以上即可出圃移植。

(三)移栽定植

1、栽植密度

既要充分利用有限土地,又要确保山茱萸正常生长,每亩宜栽植30~50株,如果间作其它灌木或乔木,只能栽植20株左右。整体部局以排列正方形为好。条件好的栽培地宜稀一些,条件差的栽培地可以密一些。

2、栽植时期

栽植季节于山茱萸休眠期。此时气温、水分都处于逐渐上升阶段,是最适宜的栽植期。一般在12月至翌年1月进行。1月以后移栽,成活率明显降低。

3、栽植方法

起苗应选择阴天进行,苗根带土,栽植前进行根系修剪并蘸泥浆,保护苗木不受损伤,根系不能暴晒和风吹,在备好的栽植穴内,每穴施厩肥2kg,与土拌匀施入。如苗木根系过大,应对栽植穴进行修整,避免根系弯曲,埋土至苗株根际原有土痕时轻提苗木一下,使根系舒展,扶正填土踏实,浇定根水,有利成活。

(四)田间管理

1、扩穴培土

山茱萸定植后,要及时扩穴培土,扩大树盘,熟化土壤,给根系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增大吸收养分的范围。幼树生长的前几年,于植穴外进行深度为30~40cm的扩穴改土,以利于幼树根系的生长。

2、间种

在山茱萸定植后的3~4年,可利用其株行距间的空隙套种矮杆农作物、绿肥作物或其它草本药材。

3、中耕除草

栽植后的前3年,每年可视情况,中耕除草2~3次,全面整理的园地,可以结合间种的农作物进行,操作时应注意不要伤害幼树和根系。

4、施肥

施肥应根据山茱萸的生长习性和长势、结果多少进行适期、合理的施肥,并注意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土壤施肥与叶面喷肥配合施用。

5、整形修剪

山茱萸栽植后,若任其自然生长,常导致主枝过多,相互交叉重叠,枝干紊乱,树冠内部通风透光性差,致使结果多限于树冠外围和上部,这是造成山茱萸单株产量低及大小年的重要原因。通过整形修剪,可调整树体形态,提高空间和光能利用率,调节山茱萸生长与结果、衰老与更新及树体各部分之间的平衡,以达到早结果、多结果、稳产优质、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6、疏花

山茱萸开花量大,营养物质消耗多,从而使坐果率降低,并出现大小年现象,为此在结果大年时,除冬季重截枝、控制花量外,3月开花时可进行疏花。具体方法是:根据树冠大小、树势的强弱、花量多少确定疏除量,一般逐枝疏除30%的花序,即在果树上按7~10cm距离留1~2个花序,可达到连年丰产结果的目的。在小年则采取保果措施,即在3月盛花期喷0.4%硼砂和0.4%的尿素。

7、灌溉

山茱萸在定植后和成树开花、幼果期,或夏、秋两季遇天气干旱时,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保证幼苗成活和防旱落花落果,造成减产。

8、病虫害防治

(1)病害

危害山茱萸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角斑病、灰色膏药病等。

炭疽病:又名黑斑病、黑果病、黑疤痢。幼果发病(果炭疽),多从果顶侵入,病斑从果顶向下扩展,病部黑色,边缘红褐色,病斑逐渐扩展至全果,果实变黑干缩,多不脱落。成果发病,病斑初为棕红色小点,病斑逐渐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黑色凹陷病斑,病斑边缘红褐色,外围有红色晕圈。病菌侵害叶片(叶炭疽),初为红褐色小点,以后扩展成褐色圆形病斑,直径约1~4mm,病斑边缘红褐色,外围有褪色晕圈,病斑常穿孔脱落。果炭疽病发病盛期为6~8月,叶炭疽病发病盛期为5~6月。防治方法: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栽培,不可过密;加强管理,病期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促株健壮,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减轻危害。清除落叶、病僵果深埋或烧毁,减少侵染病源。发病初期用1∶2∶200波尔多液喷洒。

角斑病:危害叶片和果实。叶片发病,初期叶正面出现暗紫红色小斑,病斑边缘不明显,仅为表皮细胞变色,叶背面无症状;果实发病,为锈褐色圆形小点,直径在1mm左右,病斑数量多时,连接成片,使果顶部分成锈褐色,仅侵害果皮,病斑不深入果肉。从5月发病,一直危害到10月末,7月份为发病高峰期。防治方法:加强苗期管理,套种豆科植物,可壮株减害;清除病叶,通风透光,减少侵染病源;增施磷钾肥和农家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5月份树冠喷洒1∶2∶200波尔多液保护剂,每隔10~15天1次,连续3次,或者喷50%可湿性退菌特800~1000倍液。

灰色膏药病:此病一般发生在20年以上的老树树干或枝条上,病斑贴在枝干上形成不规则厚膜,像膏药一样,故称膏药病。凡土壤贫瘠,排水不良,土壤湿度大,通风透光性差,植株长势较弱时发病严重。防治办法:加强养护管理,调整林木密度,密度过大的要进行去弱留壮,去小留大,以调节光照条件,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对病老株合理修剪,去掉病老枝,更新植株,保留内膛发出的生长枝,逐步替换病重枝干,减少病菌来源;用刀刮去菌丝膜,在病部涂波美5度石硫合剂或石灰乳,在伴生病菌的介壳虫发生期树冠喷洒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防治;发病初期喷1∶1∶100的波尔多液保护,每隔10~14天1次,连续多次。

(2)虫害

危害山茱萸的害虫主要有绿尾大蚕蛾、大蓑蛾、山茱萸蛀果蛾、黄刺蛾、木尺蠖、绿腿腹露蝗、大青叶蝉、小绿叶蝉、斑衣蜡蝉等。

绿尾大蚕蛾:又名水青蛾、燕尾蛾、大青虫。幼虫取食叶片,造成半透明斑点、孔洞和缺刻,严重时可把全叶吃光,高龄幼虫还能把叶柄吃掉,对山茱萸药树的正常生长、药材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常于5月中旬~10月上旬发生。防治方法:山茱萸药树应避免与其他林木药材如枫杨、榆树、核桃或杜仲、牡丹、芍药等混栽,以利于管理和防治;在成虫发生期,使用黑光灯诱杀;发病初期可用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喷雾;在产卵盛期人工摘卵或幼虫盛发期人工捕捉。

大蓑蛾:又名大袋蛾、皮虫、避债蛾、袋袋虫、布袋虫。幼虫以取食叶片为主,也可食害嫩枝和幼果。食叶时可咬成孔洞、缺刻,甚至将叶片吃光仅剩枝条,严重影响开花结果和药材生长。8、9月份幼虫进入高龄暴食阶段,危害严重。防治方法:人工摘除虫囊;幼虫盛期喷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注意保护幼虫期和蛹期的各种寄生性及捕食性天敌鸟类、寄生蜂、寄生蝇等。

山茱萸蛀果蛾:又名石枣虫、萸肉虫、药枣虫。其幼虫在果内将果肉蛀成纵横虫道,蛀空的果实内堆满虫粪,其危害随果实成熟而加重。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果实成熟为危害高峰期。防治方法:及时清除早期落果,果实成熟时,适时采收,可减少越冬虫口基数;用2.5%敌百虫粉剂处理树干周围的土壤,可以起到杀死蛹和入土幼虫的目的。

黄刺蛾:又名洋辣子、毛辣虫。以幼虫食叶为害,4龄以后可取食全叶、仅留主脉及叶柄,严重影响寄主植物的生长发育及药材产量,甚至造成寄主的枯死。常于6月下旬~9月下旬危害。防治方法:结合冬季剪枝或人工消灭越冬虫茧;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在初龄幼虫群集叶背危害时,可人工摘除;发病初期可用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喷雾。

木尺蠖:又名量尺虫、造桥虫、吊丝虫等。幼虫以叶为食,造成枝梗光秃,树势衰弱,被害严重的当年不能结果,已结的果实也因营养不良而脱落。幼虫危害期(7月上旬到10月上旬)长达3个月左右。防治方法:开春后,在树干周围1m范围内挖土灭蛹;在幼虫发生初期喷90%敌百虫800倍液;成虫期用2.5%溴氰菊酯2500~5000倍液喷施。

绿腿腹露蝗:又名蚱蜢。危害山茱萸叶子,常咬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将其叶子吃光,只留下叶脉,影响生长和果实的成熟。6~7月最盛。防治方法:入秋后至来年4月上旬结合积肥铲土、沤肥杀灭虫卵;1~2龄幼蝗集中危害时人工捕杀;在早晨有露水时喷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

大青叶蝉:又名大青叶跳蝉。成虫、幼虫主要危害叶片。7、8、9月为严重危害期,防治方法: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清除药材园内及周围杂草,减少越冬虫源基数;发病初期可用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

小绿叶蝉:又名小绿叶跳蝉、小绿浮尘子。成虫、幼虫主要危害叶片。8月上、中旬危害最重。防治方法:同大青叶蝉。

斑衣蜡蝉:又名红娘子、斑衣、椿皮蜡蝉、樗鸡。成虫、幼虫皆可在幼嫩枝条或叶片上刺吸汁液。被害处茎叶表面出现白色或黄色小斑点,逐渐变成黑褐色多角形枯死斑。常于4~5月开始危害。防治方法:冬季刮除或用木锤击杀枝、干上的越冬卵块;发病初期可用敌敌畏乳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

五、采收加工

1、采收

当山茱萸果实由青变黄,大部分为红色,树体稍经晃动,果实就自然落下,这就证明果实已充分成熟,便可采收。果实采摘的早迟对产量和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过早采摘,果肉干瘪,颜色不鲜,影响产量和品质,而且不易捏皮。过晚易被鸟啄、鼠盗、落果减产。果实成熟时,枝条上已着生许多花芽,因此采收时,应动作轻巧,注意保护枝条及花芽,做到不损芽,不折枝,一束束地往下摘,以免影响来年产量。

2、加工

山茱萸的加工过程分为:净选、软化、去核和干燥。

(1)净选

用手挑去鲜果中的枝叶、果柄等杂质。

(2)软化

山茱萸鲜果的果皮、果肉质地较硬,必须软化后才能去核。软化是通过加热使果实质地变软,降低果肉与果核之间的附着力,使果肉与果核易于分离。软化的方法可水煮、蒸法、火烘。采收后除去枝梗和果栖,用炭火烘焙至果皮膨胀,冷后捏去种子,再将果肉晒干或烘干即成;也可将鲜果置沸水中煮10-15分钟,捞出置冷水中,捏出种子,或将鲜果置蒸笼内蒸5分钟,捏出种子。

(3)去核

将加热软化后的果实用手挤去果核。

(4)干燥

在日光下晒,起初1小时每隔10分钟翻动一次,随后可逐渐减少翻动次数,待晒至七八成干后每半小时翻动一次,至手翻有沙沙响时,收起,稍放,置适宜容器中密封保存。

3、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

4、商品规格

山茱萸不分等级,商品规格为统货,干货。果肉呈不规则的片状或囊状。表面鲜红、紫红至暗红色,皱缩,有光泽。味酸、涩、微苦。果核果梗等不超过3%,无杂质,无虫蛀、无霉变。一般以肉质肥厚、色红、油润者为佳,肉薄色浅者次。商品含水分不超过18%。

Tags: 责任编辑:mmrens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山茱萸土壤改良 [下一篇]山茱萸无性繁殖可提前结果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发布者

mmrens mmrens
等级:普通会员
积分:644 个
性别:保密
admin@mmrens.com
企业会员 身份还未认证 邮箱还未认证 手机还未认证 给它发送短消息 搜寻它在山茱萸种植技术发布的全部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 山茱萸苗木种植
· 山茱萸无性繁殖可提前结果
· 山茱萸的种子繁殖
· 山茱萸育苗技术
· 山萸肉种植技术
· 警惕中药掺杂新花样
· 中药材一般采集方法
· 山茱萸种植技术

最新文章

· 警惕中药掺杂新花样
· 山茱萸快速育苗技术
· 中药材一般采集方法
· 山萸肉种植技术
· 山茱萸苗木种植
· 山茱萸育苗技术
· 山茱萸的种子繁殖
· 山茱萸土壤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