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果的育苗技术及栽培管理
人参果的育苗技术及栽培管理 一、人参果有种子育苗和扦插繁殖两种育苗技术,在生产中为缩短苗期,以扦插繁殖为主。 1、种子育苗:人参果种子一般无休眠期,一年四季均可播种。播前先做成1.2-1.5m宽的畦,畦沟宽30cm,各畦面整平,土块整细,粒距5cm×7cm,然后再在上面撒上细沙,以利出苗。 2、扦插繁殖:人参果以无性繁殖为主,其中穴盘基质与苗床扦插最为简单。选择无病虫害、生长势强的枝条作母枝,剪枝长12-15厘米,带1-2片叶扦插,入土6-7厘米,使插条露出地面约4-6厘米左右,株行距为6厘米×10厘米。 3、扦插时间的选择:人参果虽一年四季可扦插,但以春插和秋插的成活率高。在一天中的扦插,宜在下午4时后进行,以提高成活率。扦插适宜的温度,可在15-30℃的范围内进行。 4、扦插后的管理: 在日光温室或塑料大棚内进行扦插,为防烈日曝晒,应进行遮荫,用小拱棚搭盖塑料薄膜并在其上盖遮阳网或草帘,在拱棚内喷洒细小水雾。 二、定植 1、消毒 定植前每亩用硫磺粉1公斤加锯末2公斤,混合均匀制成烟雾剂使用。或每㎡空间用75%百菌清粉剂0.1g加80%敌敌畏乳油1g与锯末混匀后熏蒸一昼夜。 2、整地施肥 人参果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应施足底肥,结合整地每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8000-10000公斤。将一半基肥均匀撒于地面,深翻混匀后,按预定垄面大小,开好定植沟,将另一半基肥施入沟内。垄宽70厘米,沟宽50厘米,沟深25厘米。 3、定植方法 温室地温稳定在12℃左右进行定植。起苗前2-3天苗床浇小水,起苗时尽量保全根系,最好带土移栽。定植时大小苗分开,选栽健壮无病害苗,株距25-30厘米,行距70厘米,每亩留苗3500-3800株左右。 4、定植初期管理 人参果苗期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0-27℃,最高不能超过33℃,夜间不能低于8℃。秋冬茬明水定植(先定植后浇水),缓苗后蹲苗,以促进根系生长。 三、成株期管理 1、温湿度管理 定植初期,白天温度保持25-27℃,夜间10℃以上。人参果生长适宜的相对空气湿度为60%-70%,当棚内温度超过28℃、湿度超过80%时,要及时通风换气,降温排湿。 2、植株调整 人参果生长势强,萌芽力强、成枝率高,抹芽是获得高产、稳产的重要环节。一般当腋芽抽出1-2厘米时及时抹掉。人参果采用单秆整枝法,以主枝结果,侧枝全部去除。 3、肥水管理 肥料运用上,座果前尽量保持苗体稳健生长,防止徒长。当第一果穗果实长到核桃大小时开始追第一次肥,以促进果实膨大。 4、疏花疏果 人参果的一个花序通常情况下由8-20朵小花组成,选留先开放的4-5朵花,其余的全部疏除。人参果易落花落果,需要人工辅助授粉,通常用1%防落素水剂2毫升,兑清水1公斤配成药液喷花,一个花序喷射1次。当果实座稳后选留果型整齐的大果,疏除小果、畸型果、病果。初果期一个花序留1—2果,盛果期3—4果。 四、病虫害防治 人参果属新兴绿色食品,病虫害防治采取药剂防治时,应尽量选择无内吸性,残效期短,对人畜安全,毒性小的生物农药。人参果常见病害主要有病毒病、疫病、灰霉病、叶霉病。防治病毒传毒昆虫进入温室,并在整枝打杈过程中,应先整健株后整发病植株。 1、病毒病 有花叶型和蕨叶型两种,植株感病,嫩叶卷曲皱缩,老叶背面呈紫褐色病斑,后逐渐扩大枯死;果实受害,表面凸凹不平,果肉组织变黑坏死。病毒病防治方法: (1)选择培育无病毒苗。 (2)种植区域尽量避免十字花科、茄科(马铃薯、番茄)等作物,减少传毒机会。 (3)拔除早期感病植株,防止蔓延。 2、晚疫病 先从叶尖或叶缘发生不规则、暗绿色、水浸状病斑,后逐渐变褐。潮湿时,在病斑外缘长出白色霉状物(孢子囊及孢子梗)。果实上病斑不规则、褐色或黑褐色,周缘不明显,常作云纹状向外扩展。潮湿时病斑上长出稀疏白色霉状物。晚疫病防治方法: (1)加强田间管理,注意通风透光,降低棚内湿度。 (2)及时喷药,50%瑞毒霉1000倍液;65%代森锌500倍液;2%多抗霉素100倍液;50%托布津500倍液,每10天左右喷一次,共2~3次。 3、红蜘蛛 用阿维菌素、2%的新科素等杀螨剂喷雾防治。浓度及使用方法参照药品说明书。 注意:人生果对农药乐果十分敏感,若使用乐果会造成毁灭性危害,切不可滥用。 五、适时采收 若采摘过早,果实硬,食味差;过迟,果实发软,不耐贮运。一般七八成熟适宜,即果实呈淡黄色,紫色条纹清晰时即可采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