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石林路花万亩人参果栽培管理措施
云南省石林县结合地方农业自然生态条件推行一村一品的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其中西街口镇路花村为核心实施万亩优质人参果生产基地,2013年实际栽植面积达1.35余万亩,平均亩产达2200公斤左右,栽植户户均人参果收入达3.5万元。人参果属于茄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高蛋白、低糖、低脂外,富含维生素C及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果实淡雅清香,果肉清爽多汁,风味独特,深受人们喜爱,人参果种植逐渐形成石林县一项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主要栽培管理措施如下: 一、选地整地:选择排灌方便,地势较高,通风透光,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的中性土壤种植。土壤深耕后整平整细,然后开沟起畦,沟宽0.8米,畦宽1米,高0.15米。 二、基肥:在畦面开沟施肥,也可按照人参果的栽植株距挖穴施肥,每亩施腐熟农家肥3000公斤,磷肥50公斤,草木灰100—150公斤。 三、栽植:人参果生长适宜温度是10~20℃,开花座果温度为15~30℃,喜光照充足、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果质更佳。栽植时间应依据当地自然环境温度和霜期情况,常以春季栽植更宜。(1)扦插育苗:人参果以无性繁殖为主,选遗传性状良好、无病害、无缺损、高产株的鲜嫩茎枝,剪成10-14厘米/条作插条苗。用腐熟的农家肥和无茄科类种植过的肥沃细土拌匀后作苗床,苗床宽1.5m,长若干米,用粪水泼湿床面,将枝条插入3.5cm,6天左右生根,40天后可移栽。(2)移栽:云南4月初进入较佳移栽期。每畦栽两行,株行距0.5米,亩植1500-2000株,定植后浇足定根水。 四、中耕肥水管理:除施足底肥外,追肥两次:一次是在果苗生长到30厘米左右时;另一次在果苗接近开花时,每亩施N、P、K肥各3公斤,离苗木主根10厘米外浇灌。开花结果期应适当追施硼肥等微量元素并注意中耕除草。4--6月、9--11月是人参果生长发育和开花结果需水最多的时期,应及时浇水。 五、修枝抹芽:人参果分枝萌发力极强,修枝要根据种植地区气候、土质、植株密度、肥水条件决定取舍。从植株15--20厘米以上部分,选留3--5枝健壮、分布均匀的枝作为主枝,其余的全部剪除。每个侧枝上留2--3个花序,每花序留2--3个果,其余的花序、小果全部疏除。 六、搭架:搭架绑蔓可防止植株倒伏,利于开花座果,避免果实坠落着地,提高产量和品质。可在畦面上沿人参果栽植沟每隔一米打一根竹桩,并用横杆叉型加固,而后将果枝有规律地缠在竹竿上。 七、摘芯及除老叶、病叶及过密叶子:可控制植株高度,促进开花座果,有利通风透光,便于果实成熟。 八、清除劣株:人参果苗在生长过程中,僵苗、弱苗应予以更换,更换的方法,将劣株拔去,重新栽植生长旺盛、健壮无病害的人参果苗。 九、病虫害防治:⑴植株不长,发生矮小病时,可喷洒克雷特;⑵对微生物引起的腐烂和疫霉病可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疫霜灵等药物防治;⑶对红蜘蛛、蚜虫等虫害可选用克螨特、灭扫利等杀虫剂进行叶面喷雾防治,但严禁使用乐果,人参果对该药特别敏感,会产生毁灭性药害。 十、适时采收:当果实外观出现清晰紫色彩条纹,或无条纹但果实外观表皮光亮、光滑,果肉呈淡黄色时即可采收,若需贮藏可七、八成熟时采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