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油麦菜灰霉病
2017-02-05   来源:山南农批网  作者:周小杰   字体:【 】  浏览:171次   评论:0

油麦菜灰霉病

症状苗期染病,受害茎、叶呈水浸状腐烂。成株染病,始于近地表的叶片,初呈水浸状,后迅速扩大,茎基腐烂,疱面上生出灰褐或灰绿色霉层,即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天气干燥,病株逐渐干枯死亡,霉层由白变灰变绿;湿度大时从基部向上溃烂,叶柄呈深褐色;留种株花器或花柄受害后呈水浸状腐烂。

病原BotrytiscinereaPers.∶Fr.,称灰葡萄孢,属真菌界半知菌类。分生孢子梗丛生,直立,分枝或不分枝,具隔膜,青灰至灰色,或棕灰色。分生孢子簇生,广椭圆形或近圆形,大小12~18×9~13μm。菌核扁平或圆锥形,黑色,发育适温20~25℃,最高30~32℃,最低4℃。气温13.7~29.5℃分生孢子均可萌发,但低温区萌发率高,最适温度21~23℃。分生孢子抗逆力强,自然条件下经138天仍可萌发。该菌除为害莴苣外,还可侵染番茄、茄子、辣椒及黄瓜等。有性态为Scleroliniafuckeliana(deBary)Fuckel.称富克尔核盘菌,属真菌界子囊菌门。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以菌核或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菌核萌发产出菌丝体,其上着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蔓延。遇有适温及叶面有水滴条件,孢子萌发产出芽管,从伤口或衰弱的组织上侵入,病部产出大量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后逐渐形成菌核越冬。该病发生与寄主生育状况有关,寄主衰弱或受低温侵袭,相对湿度高于94%及适温易发病。

防治方法(1)收获后,及时处理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及时深翻,减少菌源。(2)加强管理,增强抗病力。(3)棚室喷撒6.5%甲硫•霉威或5%春雷•王铜粉尘剂,每667平方米1次1kg。(4)露地于发病初期喷洒40%双胍辛烷苯基磺酸盐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咯菌青悬浮剂15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3000倍液、50%乙烯菌核利干悬浮剂8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嘧霉胺悬浮剂1200倍液、55%嘧霉胺•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视病情,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3~4次。

Tags: 责任编辑:周小杰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油麦菜的病害主要是霜霉病 [下一篇]10、11月中旬油麦菜仍可露地铺地..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发布者

周小杰 周小杰
等级:普通会员
积分:761 个
性别:保密
xiaojie@qq.com
企业会员 身份还未认证 邮箱还未认证 手机还未认证 给它发送短消息 搜寻它在油麦菜种植技术发布的全部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 10―11月中旬油麦菜仍可露地铺地膜移栽
· 油麦菜种子很小
· 油麦菜性喜湿润
· 油麦菜叶片发黄
· 种植油麦菜由于时间短
· 油麦菜都行育苗移栽
· 油麦菜主要病虫害有霜霉并灰霉病以及蚜虫、菜青..
· 油麦菜属长日照作物

最新文章

· 油麦菜性喜湿润
· 油麦菜主要病虫害有霜霉并灰霉病以及蚜虫、菜青..
· 油麦菜霜霉病主要浸染叶片
· 油麦菜生长速度快
· 油麦菜种子很小
· 油麦菜叶片发黄
· 2、适时播种育苗油麦菜虽然是适应性广的一类蔬菜
· 三、采收油麦菜主要食用嫩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