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葡萄贮藏期病害的研究
2015-07-30   来源:白城农批网  作者:蓝猫打老师   字体:【 】  浏览:73次   评论:0
葡萄是陕西省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近年来随着葡萄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和一些晚熟耐贮品种引进,产量也逐年增加。以前葡萄大多以直接食用为主,直接进入流通领域。但是随产量不断增加,葡萄的产销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如何延长葡萄保鲜,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课题。而病害是影响葡萄贮藏保鲜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国内外有关这方面研究尚少,为了给防治葡萄贮藏期病害提供依据,作者于2001~2002年对低温贮藏葡萄病害发生作了较详细的调查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供试品种为晚熟优质红、黑地球葡萄,产于陕西省泾阳县农业产业示范园。

1.2 葡萄致病菌的分离鉴定 取不同症状葡萄病果,在病健交界处切宁小块,经消毒处理,分别接种于PDA培养基上,在25℃恒温箱内培养,两天后挑取单菌丝进行纯化。将分离纯化后的菌种接于平板培养基上,待产生菌丝和孢子后进行镜检。

1.3 葡萄贮藏期病害调查 供试材料红、黑地球葡萄,每袋5kg,贮藏温度为0℃,包装袋内放葡萄保鲜剂和吸水纸。于贮藏前、贮后30天、70天、120天,分别调查病害发生种类和危害程度。调查时每品种随机选100粒,统计发病果数,重复3次,计算各种病害的发病率。
1.4 病原菌生长与外界因素的关系

1.4.1 病原菌生长与温度的关系 将从发病葡萄上分离纯化得到的不同病原菌,接种到PDA培养基上,分别放置于0℃、3℃、8℃、15℃、20℃、25℃、30℃、不同温度下培养,观察菌落的生长速度,每天测量记录菌落直径。

1.4.2 病原菌生长与PH值的关系 用乳酸和碳酸钠调试培养基PH值,用精密PH试纸测试,分别将p发生H值调为4.0、5.0、6.0、7.0、8.0、9.0、10.0,经灭菌后接种,放置于25℃恒温箱培养观察,每天测量记录菌落生长直径。

2、结果与分析

2.1 分离结果 葡萄贮藏期病害经分离鉴定,主要有灰霉病、根霉病、青霉病等。

(1)灰霉病 该病的病原为真子囊菌亚纲,柔膜菌目,核盘菌科,灰葡萄孢属,(Botrytisd-nerea Pers.ex.Fr)有性世代为富氏葡萄盘菌,[Botryotinia fuekeliand(debary)Whetzel]分生孢子为卵圆形或椭圆形。菌核黑色,形状不规则,菌核比黄瓜灰霉菌核稍小。灰霉病在葡萄上发病有三次,第一次为落花后幼果期,第二次果实成熟期,第三次为葡萄储藏期。贮藏期葡萄果实上发病,早期表现症状为果皮上出现直径2~3圆形凹陷病斑,病斑颜色稍浅于周围正常组织,用手轻压病斑则病斑处表皮破裂使果肉暴露,发病后期病果软腐,病果上产生灰色霉层(即病原菌菌丝),菌丝上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梗和孢子,甚至在果实上产生少量的菌核,最后果实完全丧失商品价值。

(2)根霉病该病的病原为藻菌纲,毛霉目,毛霉科,根霉属[Rhizopus nigricans Ehrenb]在PDA培养基产生白色的气生菌丝,菌丝呈弓状弯曲,且很快在菌丝顶端产生黑色的实体。在于基质接触处产生假根,假根发达,分支多,褐色,孢囊梗直立不分枝。根霉在葡萄储藏期主要为害穗轴、果梗和果实,病原菌多从伤口入侵。发病初期病斑呈渍水状被害部位变软,但是很快长出白色长毛,受害果实易从果梗上脱落。如果将葡萄从冷库中取出,在受害部位产生粗菌丝体并形成许多褐色子实体,葡萄很快腐烂。

(3)青霉病该病病原为丛梗孢目,丛梗孢科,青霉属,指状青霉组[P.digitatum.sace]在PDA培养寄上,菌落绒状;初为白色,后变为橄绿色,背面暗褐色,分生孢子梗较短,帚状分枝,大而不规则,分生孢子卵圆形至圆柱形。孢子呈粉末状,因此个别果实一旦发病,将很快感染其它果实。

果实感染青霉病菌后,在果实上形成褪色圆形或半圆形凹陷斑,逐渐变成暗黄绿色,最后变成橄绿色,果皮皱缩,果实软化,果肉变成透明浆状物。腐烂组织有一股发霉味道。

2.2 贮藏期病害危害情况 对冷库贮藏的红、黑地球葡萄在入库前调查,无明显发病症状,发病率为0;贮藏30天调查灰霉病发病率为7.32%、根霉病发病率为2.57%、青霉病发率为0.03%;贮藏期70天后调查,灰霉病发病率为16.51%、根霉病发病率为11.62%、青霉病发病率为0.56%;贮后120天,灰霉病发病率为31.48%,根霉病发病率为17.82%、青霉病发病率为1.02%。

2.3 病菌生长与温度的关系 灰葡萄孢的菌丝在3℃~30℃范围能正常生长,最适的生长温度为15℃~25℃,0℃时在人工接种培养基,接种16天后菌落直径仅为0.12cm,菌丝生长缓慢,图为3℃~30℃时,4天灰葡萄孢菌丝的生长量。

根霉属菌丝在5℃~30℃范围内能正常生长,最适的生长温度为15℃~30℃,0℃~3℃菌丝生长缓慢,0℃时人工接种培养基上28天后仅有少量菌丝生长,3℃时接种后6天菌落直径仅为0.1cm,图为3℃~30℃时2天根霉菌丝生长量。

青霉病在3℃~30℃均能生长,最适的生长温度温15℃~25℃,0℃~3℃范围青霉病菌丝生长得非常缓慢,0℃时人工接种培养基上32天后仅有少量菌丝生长,3℃时接种后第8天菌落直径仅为0.11cm,图为3℃~30℃时4天青霉病菌落生长量。

2.4 病菌生长与pH值的关系 试验结果表明,葡萄贮藏期灰霉病菌在pH5~10均能生长,最适的PH为5~7,pH9~10菌丝生长速度随PH增大生长速度减慢,碱性对灰霉病菌有抑制作用。根霉病菌在pH5~10范围均能生长,碱性对根霉生长影响不显著。

3、小结与讨论 葡萄贮藏期病害发生严重,症状复杂,是由几种真菌复合侵染所致。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是灰霉病,其次是根霉病,青霉病危害最轻。随着葡萄贮藏期的延长,病害的发生呈不断上升趋势。病害的严重发生制约着储藏业的发展。

红、黑提葡萄为晚熟品种,一般采收较晚果实上潜伏了大量的病菌,浆果含糖量高。虽然葡萄储藏期温度较低,但是储藏期浆果pH值处于酸性条件下,葡萄储藏期微环境空气湿度较大,为各种病害发生蔓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Tags: 责任编辑:蓝猫打老师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科学使用农药防治葡萄霜霉病 [下一篇]葡萄雨季须及时防病害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发布者

蓝猫打老师 蓝猫打老师
等级:普通会员
积分:707 个
性别:保密
lanmao@wangzi.com
企业会员 身份还未认证 邮箱还未认证 手机还未认证 给它发送短消息 搜寻它在葡萄种植技术发布的全部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 江南地区种植的“巨峰”、“夏 黑”和“藤稳”系..
· 葡萄各时期病害防治用药及用肥汇总,看完这里就..
· 葡萄满球红
· 原来日本是这么处理葡萄果穗的?你是怎么处理的?
· 李春雨:葡萄无核化栽培管理技术
· 葡萄灰霉病、褐斑病、卷叶病的症状,以及防治方法
· 硼肥在葡萄上的施用技术
· 葡萄园建园必备工具及特殊使用技巧(第一篇)

最新文章

· 我国的葡萄酒则以山东、河北、河南等地生产的为佳
· 此法在老葡萄园常用
· 均属葡萄酒之列
· 三、施基肥的方法:施肥沟位置在葡萄定植行一侧
· 是一个罕见的集早熟、大粒、优质、抗并易着色、..
· 晚熟葡萄(红地球)在采收后即可施入
· 夏天的味道~杨凌恒丰农业的葡萄熟了,连空气都是..
· 葡萄与野草相爱了,结果,葡萄成了高富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