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于网络
开发区北城街道辛庄村的徐广兴老人已经70岁了,现在他什么都不用干,还能收回粮食,年终享受合作社分红。“我年纪大了,种地越来越费劲了。加入合作社并将土地托管后,日子过得轻松休闲,感觉合作社成了自己的‘保姆’!”徐广兴说。
开发区有关负责同志介绍说,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开发区农村年轻劳动力持续向城市转移,在农村劳动力不足和分散经营的背景下,种地逐渐成了大问题。“土地托管”业务的应运而生,让这个难题迎刃而解。
徐广兴所加入的永丰玉米专业种植合作社,对托管的土地,采取集约化管理,对收购的粮食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村民们搬上楼房以后,粮食都没有地方搁,我们搞深加工,不仅解决了这个问题,还让广大社员和村民得到更大的受益。”合作社理事长杜吉国表示。
“我们联合青岛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研发出一系列农粮高端产品。比如市场批发价1.2元的玉米,经精加工后成为即食可用的富硒玉米粉,在广州、上海等大型超市每斤卖10至15元。”杜吉国进一步说,如今,这个成立于2011年8月的合作社,现已拥有社员800余人,托管土地达8000余亩。
放眼整个开发区,这种农业生产模式已经蔚然成风。为进一步发挥合作社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开发区着重在合作社提质增效上狠下功夫,确保2015年新增县级示范社10家、市级示范社4家,实现合作辐射带动农户率力争达到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