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上午,在聊城市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市农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张重全,就聊城市的农业发展形式的相关情况做了介绍。记者了解到在农业部组织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评审中,王忠林市长亲自参与答辩,聊城以山东省第一名、全国第四名的成绩,成功创建成为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成为全国42个地市级示范区之一。张重全首先介绍了聊城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概况,目前,聊城市培育形成了优质粮食、蔬菜、畜牧水产、林果等主导产业。
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农业发展取得多个第一
去年,全市粮食总产123亿斤,首次达到“吨粮市”标准,用不到全国5‰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的粮食,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瓜菜菌总产达到1602万吨,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位,被中国蔬菜流通协会评为“中国蔬菜第一市”;肉蛋奶总产达到244万吨,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家禽存栏居全省第一位,肉羊存栏量达到245万头,黑毛驴养殖规模达到3万多头;甲鱼面积1.8万亩,锦鲤和黄河鲤鱼产业初步形成规模。全市有林地面积355万亩,林木绿化率达到37.5%,湿地保护率达到 51.8%。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灵芝生产基地、黑毛驴育种养殖基地、湖羊养殖基地、锦鲤养殖基地、油用牡丹基地。
全市“三品一标”认证达到800个,基地面积443.5万亩。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及证明商标总数达到28个,省以上名牌产品、著名(驰名)商标52个。是全省唯一一个市及8个县(市、区)全部建立了全覆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市。并且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未发生一起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发展规模农业 推动农村产业发展
聊城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90家,总产值达到1050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9084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0家,实现了“一村一社”全覆盖。家庭农场257家。培育年交易额过亿元的农产品批发市场34处,形成了较完善的市场体系。农村土地确权颁证登记工作扎实推进。全市3827个村庄基本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占涉农村总数的65.47%,涉及75.26万户,487.49万亩耕地。在全市19个乡(镇、办事处)的19个村(居)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建设3处县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市场,并投入试运行。实施了产业扶贫和百村万户脱贫工程,带动14万贫困人口增收2.1亿元。
转型升级 突出打造现代化精致农业
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去年的农业部现代农业示范区评审中,最终,聊城以山东省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成功创建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这标志着聊城农业不仅在国家层面上得到认可,也为聊城市未来现代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拓展了空间,争取了支持。
“随着开发过度、污染加重,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两道‘紧箍咒’越勒越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迫在眉睫”,张重全在发布会上向记者介绍说。据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为解决这些问题聊城市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一是建设循环经济样板园,二是大力发展生物农业,三是强化农业投入品的监管。
聊城农业发展的工作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精致农业为引领,突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两大重点,实施“园区带动、科技创新、质量强市、产业融合”四大工程,打造具有聊城特色的产业精深、产出精品、经营精准、技术精湛、服务精细、装备精良、景观精美、文化精粹的现代农业,力争到2020年把聊城建设成为北方平原地区精致农业示范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