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谁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天?城乡流动壁垒凸显
2015-07-17   来源:成都农批网  作者:电波妹   字体:【 】  浏览:37次   评论:0

人民视觉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加速,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从2004年的约2000万增加到目前的6100多万。亲情关怀缺失、教育缺位等问题使得农村留守儿童悲剧事件频发,留守儿童如何健康成长已经不仅是某个家庭、某个地区的问题,而成为全国性的社会问题。

孩子有诉不尽的思念,父母也有说不完的无奈。留守儿童难题,该如何破解?

——编 者

留守儿童成为“事实孤儿”

亲情关怀缺失,家庭教育缺位

“我很想念妈妈,但是她都没有时间想起我。”一位留守儿童失落的独白一直萦绕在李行健的心头。李行健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研究生,一年前他在四川省荣县玉章中学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他所带高一班级一共有60人,几乎一半都是留守学生。

“与父母空间上的疏远也造成了情感的疏离,他们拿着父母给买的苹果手机,等到父母电话的时候却不多,也不善于主动向父母表达思念。”据李行健了解,班里的很多同学都是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但是年岁已高的老人们最多只能保证孩子吃饱穿暖,对于日常情感生活的关心、与人相处方式的教育等,往往力不从心。“这就导致了他们很敏感,也很脆弱,禁不住诱惑,也受不了委屈。我们班里交男女朋友的现象很多,因为他们渴望关心和陪伴,希望有人一起玩,彼此说说心里话。”

今年6月18日,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教授李亦菲主持的学术调查报告《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发布。李亦菲介绍,根据这次覆盖6省的大规模抽样调查,按照比例推算,全国6100万农村留守儿童中约有1794万一年只能见父母1—2次,921万一年见不到父母一面。一年内与父母见面次数越少,儿童的愉悦度越低,更容易表现出紧张、忧愁、心烦等消极情绪。

对于外出务工的父母而言,这种团聚往往要以一家人经济收入陷入困境为代价。因此,他们不得不从现实出发,做出他们认为更“理智”的选择。

“哪个父母不想跟孩子守在一起呢?但是得出去挣钱养家呀。”来自山西省永济市赵伊村的刘晋军和妻子目前在北京经营着一间小面馆。8年前,孩子刚刚上幼儿园,夫妻俩就外出打工,想趁年轻多挣点钱。

5年前,刘晋军的儿子开始在老家上寄宿小学,基本上一个月才回一次家。据刘晋军的妻子介绍,孩子刚上寄宿小学的时候,胆小、害怕,“冬天尿裤子了也不说,湿冷湿冷地坐着,硬是把裤子焐干了……”回忆起这些,刘晋军的妻子禁不住掉下了眼泪。

即便这样,刘晋军仍然选择留在大城市。“生活中总要做些取舍,不能陪伴、照顾孩子的确很亏欠,可要想改换门庭,得先有经济基础。在农村,我们感受最真切的就是干啥都需要钱”。刘晋军的妻子说:“结婚盖房子欠下很多债,后来孩子要上学,乡下的教育都荒了,我们想让他念城里的学校……光靠种地哪能行?”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叶敬忠教授对江西、湖南、四川、安徽和河南等省的400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后发现, 50%以上的留守儿童,其父母每年只在春节时回家一次;近20%的留守儿童,其父母不能每年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外出后一直没有回过家。“可以说,在留守儿童的大部分童年时光里,他们几乎成了父母不在场的‘事实孤儿’。”叶敬忠说。

责任编辑:刘菁
Tags:童撑起 责任编辑:电波妹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湖南示范推广农业废弃物生化处理.. [下一篇]学前教育发展资金向农村、贫困等..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