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任长忠:偏远基层农科院走出的首席科学家
2015-07-30   来源:鹤壁农批网  作者:约定之日   字体:【 】  浏览:59次   评论:0

  6月10日,任长忠在洮儿河燕麦良种繁育及示范推广基地察看燕麦。    

  经过几年的燕麦种植,盐碱地已经部分得到改善。本报记者尹平平摄           尹平平(本报记者)  赵梦卓、林宏(新华社吉林分社记者)
  你知道在所有谷物中,营养价值最高最全面的是谁吗?   水稻、小麦或者玉米?   都不是,是燕麦!   在美国《时代》杂志评选的“全球十大健康食物”中,燕麦是唯一上榜的谷类。   用牛奶冲杯热腾腾的麦片当早餐,这或是电影里展现的“标准”欧美生活。可是你知道吗,世界上种植燕麦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不在欧美而是中国。   不过,虽然中国是裸燕麦的发源地,有据可查的种植史已有两千一百多年,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燕麦的科学研究史却只有区区几十年。   让人惊叹的是,虽然只有短短几十年,中国的裸燕麦科研成果却已跨进了世界先进水平——不仅培育出了更优质的燕麦品种,而且突破性地发现了燕麦具备改良盐碱地、固定沙丘等生态修复功能。   同样让人颇感意外的是,搞出这些世界级科研成果的我国领衔科学家,不是出自“国字号”的科研机构或者高等学府,而是来自一个偏远基层农科机构。   从2007年开始,我国逐步建立起了5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分别由50位首席科学家领衔,他们绝大多数由国家级和省级农业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担纲,唯一的例外是任长忠,他来自一个不足200名员工的基层农业科研机构。   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一个地级农业科研机构;任长忠,白城市农业科学院院长。   而实际上,白城市农科院令人瞩目的不只是燕麦研究,还有向日葵、食用豆等杂粮杂豆的研究,同样是国内领先。   白城,在这个久为风沙干旱盐碱所困,被“世界燕麦之父”、任长忠恩师布罗斯称为“very very poor”(特别特别穷)的吉林西北边远地区,任长忠和他的团队,是怎样坚持下来,而且搞得有声有色,搞出世界级科研成果的?     1 别人回国带礼物,他箱里塞满种子   搞燕麦研究,任长忠也是半路出家。真正激发他研究兴趣的,是1998年的某天,他看到了《人民日报》海外版上一篇名为《“燕麦博士”和他的“孩子们”》的报道。   报道中的“燕麦博士”,是有着“世界燕麦之父”称号的加拿大农业部终身教授沃农·布罗斯,而他的“孩子们”则是他培育出的29个燕麦品种。   燕麦分为皮燕麦和裸燕麦。皮燕麦籽实带壳、多作饲料;裸燕麦起源于中国,多用作食用。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布罗斯通过把中国裸燕麦与加拿大燕麦进行杂交,培育出新品种燕麦,所以他把这些燕麦统称为“龙种燕麦”。在报道中,布罗斯表达了这样一个心愿:送“龙种燕麦”回中国。   任长忠被这个故事感动了。1998年,对于白城的任长忠来说,要联系远在加拿大渥太华的布罗斯并非易事,他甚至还辗转委托加拿大演员“大山”帮忙,才拿到布罗斯的传真地址。   那时白城只有市政府门前一家公司才能发传真,每份传真都相当于任长忠当时一个月的工资。他骑车过去发了5份传真到加拿大,终于和布罗斯取得联系。   任长忠对燕麦的热情感染了布罗斯。2000年,他邀请任长忠到加拿大学习。这是任长忠第一次出国,并且有一个月的时间,可他几乎哪里也没去过。任长忠夜以继日地在实验室里巴掌大的放大镜下选种。犯困了,他就用冷水冲冲头,转脸继续盯着放大镜下的麦粒挑选。“因为我知道我选的不光是种子,还是中国燕麦的希望。”   这个英语都还说不利落的中国小伙子,把布罗斯给感动了。“一开始我真的没有想到他会对燕麦有这样的研究热情。”在接受《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采访时,布罗斯说,在他几十年的研究生涯中,也曾和来自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的科学家合作过,“但我发现,只有任长忠最靠谱,愿意分享,有担当,是一个醉心于攻坚克难的科研工作者。”   布罗斯因此把自己几十年来的研究成果毫无保留地教给任长忠。待任长忠回国时,也任由他带走选出的种子资源。任长忠也不客气,当时航班允许带行李的限重是64公斤,他就把其他行李都撇下,往回国带的两个提包里塞满64公斤的种子,以至于最后包里连放一双拖鞋的空间都没有。   妻子和女儿欢天喜地地把他接到家。女儿迫不及待地翻爸爸那鼓囊囊的提包,发现里面除了种子什么也没有,“哇”一声就哭了,“爸爸你咋啥也没给我带啊?”妻子也埋怨他说:“你这毕竟是头一回出国……” 责任编辑:刘菁

Tags:任长忠 农科院 席科学 责任编辑:约定之日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电商下乡半年考:互联网+农村下一.. [下一篇]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