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种粮大县困局:别人吃饭我们贴钱 行政强压难为继
2015-08-10   来源:黄冈农批网 经济参考报 作者:小舞   字体:【 】  浏览:46次   评论:0

   推动粮食生产靠“行政强压”已难以为继 

种粮大县困局:“别人吃饭,我们贴钱” 

若局面不改,未来几年内粮食生产恐出“大问题” 

连续多年的粮食增产并未冲淡产粮大县的忧虑。《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走访湖南湘乡市、桃江县、桃源县三个种粮大县(市)发现,当前粮食主产区普遍面临着财政紧张、种粮刺激效应递减、农业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等困境。产粮大县(市)分管粮食生产的负责人表示,当前过度依赖“行政强压”推动粮食生产的模式已难以为继,产粮大县(区)普遍缺乏内生动力,一些地方之所以还保留着“产粮大县”的牌子,仅仅是出自一种“荣誉感”。这种局面如不改变,未来几年内粮食生产可能会出“大问题”。

 

“别人吃饭,我们贴钱” 

湘乡市、桃江县和桃源县是湖南三个著名的粮食主产县(市),记者在这三个县调查时,从当地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到各个与农业相关的部门,都不约而同地向记者大倒苦水:与主抓粮食付出的大量人力财力以及失去的各种发展机会相比,产粮大县所获得的回报太少。这让单纯依靠行政强压的地方政府失去了动力。

湘乡市是湘潭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已连续五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湘乡市财政局副局长贺伏梅向记者介绍:“每年中央给我们产粮大县转移支付奖励资金在2900万左右,但2014年湘乡本级财政另外还投入了4644万与粮食生产直接有关的资金,今年则达到了6414万,基本上每年增幅在15%左右。如果算上水利等间接投入,湘乡本级财政每年用于粮食生产的资金超过1亿元。”

“粮食主销区大量发展工业,而主产县则因为抓粮食失去了太多发展机会。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别人吃饭,我们贴钱。’”一位受访副县长这样感慨。为了稳住粮食面积和产量,这些产粮大县每年一到春耕、“双抢”时节,就会出现田里的干部比农民还多的景象。政府不仅要多次发文敦促各乡镇落实任务,甚至一些干部还要把农民抛荒不愿种的地流转过来自己种。“如果把投入粮食生产的钱集中起来搞一两个工业企业,最多三年时间就赚回来了。”

“说实话我们并不愿意搞粮食,但又不想‘产粮大县’这块牌子倒掉。”桃江县副县长李畅和直言,“桃江既不是生态大县,也不是扶贫大县,只能保‘产粮大县’这块牌子。我们的想法是寄希望于今后的政策调整,如果国家以后对产粮大县的转移支付或奖励大幅提高,那时如果我们丢了这块牌,就太划不来了。”

据了解,近几年来,桃江县农民抛荒和“双改单”(双季水稻改种一季水稻)的现象十分普遍,地方政府只能通过行政强压的手段来保面积保产量。桃江县农业局局长刘伯约介绍,粮食生产在桃江县对乡镇的绩效考核中占2分,比重很大。而且县里规定,粮食生产任务必须百分之百保证完成,哪怕完成99%,也只能计0分。“此外,所有涉农项目的考核都要与其挂钩,一项完不成所有都不及格。”刘伯约说。

刘伯约认为,采取“行政强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当前桃江的粮食生产形势严峻,除了比较效益过低外,还面临以下压力:一是高质量的耕地不断减少,占补平衡补充的耕地难以达到要求。二是经济作物迅速扩张。从益阳市到桃江县的省道两边,几乎都种满了水果和苗木。三是基础设施薄弱,去年全县有四分之一的粮田因为遭受洪涝灾害而被淹没。

责任编辑:雍敏
Tags:别人吃 钱行政 强压难 责任编辑:小舞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配股到户"让贫困农民.. [下一篇]龙头企业咋解产业难题?种好土豆..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