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岁的苟辉军等着太阳落山,再去坡地里看看玉米长势。他说,这块地是根据国家政策平整荒地后修复成梯田,才铺地膜种上玉米,“搁40年前,这里寸草不生。” 杨艳敏 摄
中新社兰州8月20日电 题:甘肃扶贫故事:五旬农民感受“最简单的幸福”
中新社记者 章新新 殷春永 南如卓玛
盛夏酷热时节,53岁的苟辉军等着太阳落山,再去坡地里看看玉米长势。“金贵着哩,隔三差五要照看。”他说,这块地是根据国家政策平整荒地后修复成梯田,才铺地膜种上玉米,“搁40年前,这里寸草不生。”

杨艳敏 摄
苟辉军是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张家湾村农民,“不住危房、子女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这在很多人看来最简单的“幸福”,苟辉军却到了“知天命”的年龄才迎来。
定西与甘肃河西、宁夏西海固,并称为“三西”,是中国第一个区域性扶贫开发实验地。当时,这里的民众过着“全天两顿粥、三代一张被”的日子。经过中国官方多轮扶贫,缺衣少粮的问题解决了。
现在,定西脱贫之路遇到新问题:上学、生病、结婚、无资本,等等。受益于2012年全省启动的新一轮大型扶贫行动,40万名各级官员下基层,定向帮扶,截至目前已有48.4万人脱贫。
定西是甘肃省脱贫之路上的一个“缩影”。据统计,2012年以来,这个中国西北部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的贫困人口已由692万人减少到417万人,贫困面由33.2%下降到19.8%。
责任编辑:雍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