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年轻劳动力大量离开 村庄高速消失是好还是坏
2015-08-27   来源:丽江农批网  作者:自由人   字体:【 】  浏览:60次   评论:0

漫画:赵国品

作家冯骥才在最近的一次全国会议上指出,10年间我国自然村减少了90万个,“古村承载着中国农耕文化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古村改造时应避免直接破坏”。但也有人指出,自然村消亡是城镇化的必然结果,脱离落后的生产和社会地位,对村民来说并不是坏事。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问卷网联合发起的一项调查(2001人参与)显示,85.9%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周围的村庄正在逐渐减少,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认为,村落消亡的实质是农村人经济地位和社会身份的变化。

参与调查的受访者中,57.0%的人为城镇户口,43.0%的人为农村户口。

村落消亡主要体现为劳力外流、务农减少和外地上学

在北京一个公园里,记者遇到了衣着朴素、戴着摩托头盔,今年40多岁的张平(化名)。他10多年前从东部省份一个农村来北京工作。“当年村子里人口外流的情况就比较普遍,很多人都选择到大城市打工,除了过年过节,一年中很少有人回去生活”。

张平如今已经在北京买了房子,工作、家庭都已经基本稳定下来。他告诉记者,农村年轻的一代,大都一长大就出来了,他们更喜欢在县城里买房住,过农村生活的已经越来越少。

调查中,85.9%的受访者发现周围的村庄正在逐渐减少。受访者对于村庄“减少”的印象主要来自于年轻劳动力大量离开(64.8%),种田务农的人减少(64.4%),孩童大多去县镇上学(52.7%)。除此之外,耕地荒芜(42.6%)、村落人口的迁移合并(34.1%)、很少有人在农村盖新房(20.7%)也说明了农村人口正背离农村,走向城市。

据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卢晖临观察,自然村消失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外力的消灭,例如撤村合并,建立大规模的居住点或者城市,自然村的宅基地被用作其他用途等。“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农民不是自觉自愿离开,而是在行政与市场力量作用之下被迫离开家园”。另一种是村庄自然地消失。“一些偏远的村庄,交通不便,公用设施比较缺乏。这种情况下,农民进城打工,十室九空的情况越来越多,有的村庄甚至渐渐消失。”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檀学文表示,自然村的消失显然应当是一个可以推测和观察到的事实。但是是否消失的速度如此之快,却很难说,他对已有数据仍存疑。

檀学文提到,对于人们印象中的村庄,有必要区分自然村、村落和古村落三个概念来讨论。自然村是一个地域概念,由若干户居民聚居形成,或大或小,有时边界也是模糊的。村落则是地域概念和社会学概念,包含历史、文化和社会联系等因素,理解为规模较大、有一定历史的或者由多个临近自然村的组成更为合适。

责任编辑:刘菁
Tags:劳动力 庄高速 责任编辑:自由人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维之王:200个作坊里的“剩者”和.. [下一篇]三农微观察:社区空地能不能种菜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