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贵州十五万干部驻村帮扶纪实:干群共圆"小康梦"
2015-08-31   来源:南阳农批网 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作者:帅到跌渣   字体:【 】  浏览:57次   评论:0

  干群共圆“小康梦”

——贵州十五万干部驻村帮扶纪实

郭乾本报记者刘久锋

“发展农村、富裕农民、锻炼干部。”这是贵州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的最大目标。

2013年以来,贵州省委着眼于农村扶贫攻坚,深化拓展“四帮四促”活动,在全省开展同步小康驻村工作。至今已选派3批近15万干部,按照每组5人的标准,成队建制组成工作组蹲点帮扶,实现全省所有贫困村全覆盖,吹响决战决胜同步小康的冲锋号。

他们自带行李、自带炊具,从机关奔赴边远山区、贫困村寨、广阔田野,一身土、两脚泥,和群众一块苦、一块干、一块过。老百姓说,懂乡音、解乡情、亲乡邻的干部越来越多了,我们的“小康梦”就离圆梦的日子越来越近。

帮建一个好支部,留下一支工作队

“城里来的驻村干部也会用苗语给我们讲新农合报销、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我们都听得懂。”雷山县丹江镇乌东村杨光敏老人笑呵呵地说。

广大驻村干部深入村组庭院、田埂地头,“百姓龙门阵”、“夜访群众”、“院坝会”……大力推进“党的声音进万家”等活动,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支农强农政策等,向基层群众传递着党的“好声音”。

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任,归根结底要靠坚强有力的农村党组织去发动、推进和落实。基于此,各驻村工作组结合全省第九届村“两委”换届,配合县乡党委大力实施“领头雁工程”,着力配强村级班子。对今年排查出的946个党组织软弱涣散村,贵州直接明确驻村工作组组长担任村“第一书记”,帮助理顺村“两委”关系、规范村级运转、推进场所建设、化解矛盾纠纷,推动基层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转化晋级。

黔西县红瓦房村驻村干部董霞,针对村里以前矛盾纠纷多、没有办公场所等问题,多方争取,筹集帮扶资金共计28万元,建成便民服务站、群众工作站、农家书屋等,配齐了相关办公设备等基础设施。同时,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等入手,着力增强村级班子战斗力、凝聚力,促使该村由“软组织”变为“硬队伍”。

加强基层组织,制度建设是根本,不少驻村干部着手抓党建强基层。贞丰县大碑村驻村干部曾祥伟,协助村“两委”修改完善党务公开、村务公开、村财务监督管理等制度,实现制度建设与时俱进。

通过整顿班子,狠抓管理,村干部的工作热情上来了,村民的心情舒畅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也开始增强。群众高兴地说,村里有了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

播下致富金种子,托起农村小康梦

“帮促者的责任,不在于一时轰轰烈烈,而是要掐断贫困地区的穷根,发展和培养老百姓致富的活水源头。”这是道真县浣溪村驻村干部郑华在帮扶中的深刻感悟。

“这个老邱着实厉害,以前大家都看不起眼的红薯,如今却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宝贝,大坝村也终于有了自己的企业啦!”看到村里红薯粉加工厂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开阳县大坝村支书李太恒提起驻村干部邱国才,满是赞许。

开阳县工信局驻村干部邱国才,依托大坝村盛产红薯的优势,多方协调筹集资金,帮助大坝村成功创办起第一个经济实体,每年可望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00余万元,让“烂红薯”变成了“金疙瘩”。

责任编辑:雍敏
Tags:十五万 干部驻 扶纪实 干群共 " 康梦 责任编辑:帅到跌渣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电商为农村经济赋能 新技术倒逼&q.. [下一篇]京津冀三地联手打造休闲农业旅游圈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