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动更多力量扎根贫困村
——山西省太原市推进精准扶贫纪实
本报记者马玉吴晋斌
扶贫部门如何制定政策、做好服务,让社会力量有效发挥作用,迅速形成合力推动脱贫工作呢?
山西省太原市的做法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指南成帮扶干部小工具
“机关扶贫队员都是一年一换,不是农口的机关干部对扶贫和‘三农’政策的熟悉就要花费很多时间,我们编印工作指南的目的就是要让陌生者迅速熟悉这项工作,缩短他们的适应期。”太原市农委扶贫处处长张万生说。
山西太原娄烦县和阳曲县分别是国定和省级贫困县,有162个贫困村,7.5万贫困人口,贫困地区人均收入在2300元以下,是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的重点县。
2015年,扶贫处除了编印了《太原市精准扶贫“三农”政策汇编》和制定了《市委扶贫工作队精准扶贫工作手册》之外,还编印了《太原市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指南》《太原市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指南》。
“有了这个手册,我就能迅速知道自己该干啥,怎么去了。”山西省证监局驻娄烦县白家滩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张霞说。
2015年,太原先后组织170个工作队进行结对帮扶;对150个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选定100多个机关、企业单位成为帮扶主体。实现了村村都有工作队,户户都有责任人。
广泛的扶贫阵营汇集形成后,这些手册为扶贫工作队员熟悉政策、了解贫困提供了指南,为帮扶单位人员的扶贫工作铺平道路、打通了入户帮扶的最后一公里,为扶贫政策与扶贫机关优势资源的精准对接搭建了平台。
“证监局的优势是会用金融工具,为特色产业提供金融支撑,这成为局党委帮扶脱贫的主要手段。”张霞说。
后来,山西省证监局驻娄烦县白家滩村扶贫工作队采取众筹的形式为白家滩募集了170万元的养殖产业基金。白家滩的95个贫困户没有投入,仅仅用“未来的收益”就拥有了养鸡合作社的股份,分红将成为他们的主要收入。
责任编辑:雍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