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脏乱差”为“绿家园”
绿化遍布全村、道路四通八达、建筑错落有致、设施配套齐全……这是记者在石狮永宁镇前埔等村看到的可喜景象。昔日“脏乱差”的落后小村庄,如今已成为园林式的新农村。
一批先进典型新村涌现
1999年,泉州市提出用7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建设目标,同时以250个村为试点,掀起了旧村改造、新村建设热潮。
去年,全市人均GDP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260元和5680元。多数农民具备了建新房的经济条件,村集体也有投资建设公共设施的能力,农村人居环境有了显著改善。已涌现出了一批卫生整洁、环境优美、居所舒适、配套设施齐全的先进典型新村,如鲤城东浦、丰泽宝山、石狮前埔等。
村容迭新农民变富
6月10日,记者实地参观了石狮市前埔、山边等4个村庄,了解了他们的成功改造经验。
以永宁镇前埔村为例。1999年以前,前埔村破屋旧厝随处可见、猪舍牛厩遍布全村、村间道路泥泞不堪,村民的经济收入和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被确定为泉州市首批农村改旧建新试点村后,该村利用“侨”的特点,吸引海外侨亲捐资500多万元,共投入900多万元用于改旧建新,铺设水泥路32000平方米,村间道路硬化率达到100%,整治修建了排水沟5000多米;建设了风景亭、标准化公厕和民房、综合市场和老人会等,完成绿化总面积达到18000多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0%。该村先后获得福建省卫生村、福建省文明村、福建省园林式村庄等荣誉称号。
为了提高农民的收入,在村容村貌取得显著的成效后,村里积极规划,建设了面积300余亩的龙山开发区,吸引工业企业进驻。这既拓宽了村民的就业渠道,又带动了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成为村民增收的一大主要来源。据统计,前埔村2004年工业总产值达到90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8600元。
口袋里有了钱,村民渴望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于是,村里建起了文化娱乐场所、健身场所、老人会等,该村的精神文明程度也得到了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