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陇南两当县新农村建设巡礼
2010-11-03   来源:鹤壁农批网  作者:我村我最帅   字体:【 】  浏览:22次   评论:0

48个村初具新农村雏形,23个村成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金秋时节,记者穿行在两当县杨店、显龙、云屏、左家等乡镇,所到之处,一条条直通农家院落的水泥路、一排排别墅式的农家新居、一个个功能齐全的农民休闲广场…这一切都无不让人真切地感到,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正在迅速改变着两当广大乡村的面貌。 一村一户施策 让农村面貌新起来 沿着316国道,驱车从两当县城到该县杨店乡,两旁是无边的绿色林海,其间忽隐忽现的农民新居,加之白皮松、果老洞等当地特有的自然人文景观,令人赏心悦目。作为红军长征由陕入甘的第一站,杨店乡杨店村是全省9个历史文化名村之一,在新农村建设中,该村按照文化旅游型新农村的定位,努力打造小巧玲珑、特色明显、功能完备、服务一流的新农村。 正在建设中的果老文化广场,便是一点睛之笔,占地约2000平方米的该广场突出“果老文化、古道风情”的主题,设计了音乐喷泉、健身广场、八仙浮雕、风雨走廊等相关设施。此外,该村还精心制作并安装了以中共党史、两当革命史等为主题的党建文化墙约120平方米,将红军长征由陕入甘第一站落脚点与果老文化有机融合。 杨店村,仅仅是两当县众多农村新变化的一个缩影。两当县坚持超前定位,建设之初,便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聘请有较高资质的单位,制定完善了全县新农村建设方案和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策,打破村组界限,精心选址,完成了总体规划、10个专项规划和集中安置点规划编制。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两当县坚持因地制宜,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统一规划、统一风格、统一标准、统一放线、统一建设,而对分散居住的农户,依形就势、拆旧建新,形成农舍点点、林如盘棋,白墙青瓦、绿树掩映,错落有致、一村一貌的建设特色,培育出一批不同类型的新农村。 棉老村位于云屏三峡的黑水田园内,由于全村有三位百岁老人,所以棉老村又是长寿村。2009年以来,该村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通过抢抓灾后重建农村居民住房重建机遇,现有57户群众实施了灾后重建,并对原有住房按照“白墙、白脊、白带、青瓦、坡屋顶、灰色墙裙”的统一维修风格进行了维修。 “就像穿了一件新衣服,整个村庄显得精神多了!”棉老村里的老人对如同脱胎换骨一样的新村庄无不感叹。 两当县还按照“因地制宜、布局合理、相对集中”的思路,把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同传承特色、风格各异、发展提高结合起来,统一设计、科学选址、形成特色。并坚持撤并自然村、建设中心村、发展小城镇发展方略,适度向“一城五镇”和重点集镇集中,促进人口、生产要素的相对集聚。 在新农村建设的强力推进中,像杨店村、棉老村一样,两当县共有48个村初具新农村雏形,23个村成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农村居民住房重建、维修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89.4%,群众住房条件和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基础设施建设 让城乡差距小起来 “搬迁以前,我们全村人生活在山上,水、电、路都不通,十天半个月都下不了一趟山,生活极不方便。”说起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变化,左家乡蚂蚱河村村民罗瑛感触颇多。“以前村子在山上,到村里的路都是沿河而修,每年汛期过后,就赶紧修路,结果到第二年汛期来临,一场大雨就又冲毁了。”如此周而复始,蚂蚱河村真正有路的日子,其实只有几个月时间。“村里有两个人都是因为路不通,突发重病没能及时送到大医院而没能治好。”罗瑛说着眼圈就红了。 20多岁的罗瑛刚结婚不久,在她家的新房里,现代化的家具一应俱全,特别是厨房干干净净。“村里人现在全用沼气,既干净又方便。”谈起变化,罗瑛滔滔不绝,“以前不管洗衣做饭,用的水都要下坡去蚂蚱河里挑,现在自来水通到了家里,真是有了天壤之别!” 建设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坎”。为解决行路难、饮水难等农民最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两当县紧抓灾后重建机遇,集中实施“三建四通五化”(建园、建池、建家,通水、通电、通路、通广播电视,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工程。如今,和罗瑛一样,两当县许多农民已享受到基础设施环境改善带来的实惠。 兴化乡的文家村也是异地重建村。唯一不同的是蚂蚱村是从山里搬到山外,而文家村却是从山下搬到山上。原因之一是路过兴化乡的公路在那段绕着山梁走,其二就是以前一下雨,山上的洪水全顺着山沟冲下来,全村人的生命财产遭受严重威胁。自从文家村被列为首批灾后重建村后,县乡政府便将该村的新址选在了紧靠公路的山梁上,长期遭受洪水威胁和受尽交通不便之苦的村民们一呼百应,在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下,在山梁上建起了梯级新村。 整合项目、捆绑资金,各投其资、各记其功……两当县整合新农村建设、异地移民、整村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及社会帮扶、省内援建等资金,加大了对水、电、路、气、田等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 如今,经过“穿衣戴帽”,户户庭院敞亮,大多数村民用上了沼气、淋浴和水冲式厕所。村里建起了崭新的办公楼,有卫生室、电脑室、图书馆等,还建了农民文化广场、垃圾处理场,村道上修起了绿化带、亮起了路灯…… 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迅速拉近了两当乡村与城市的距离。 特色产业开发 让农民群众富起来 走进杨店乡豆坪村创建的两当县无公害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只见客商接待室、业务洽谈室、产品陈列室等应有尽有,高质量的办公桌椅、电脑、投影仪等也一应俱全。据了解,合作社还成立了理事会、监事会,完善了合作社规章制度,65名社员带动农户169户,发挥了强大的致富带动作用。 发展特色产业,少不了能人大户的带动。51岁的姚志军是一名善于学习、思想活跃的老党员,任豆坪村副主任以来,2008年带头在豆坪组织农户建起了钢架大棚,帮助引导群众积极发展蔬菜生产。为了摸索种植蔬菜的生产经验,他第一个种了2亩草莓,每亩纯收入突破4000元,尝到了发展大棚蔬菜生产的甜头后,他又手把手地向大家传授种菜经验,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赞扬。此外,豆坪村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合作社社员和蔬菜种植大户先后3次到陕西杨凌、天水甘谷、武山等地学习取经、开阔眼界,进一步激发了菜农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多方努力下,豆坪村特色产业交上了一份骄人的成绩单:2010年全村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675亩,比上年增长12%;新发展大棚300座,日光温室3座,钢管大棚蔬菜累计达到630座;种植黄瓜、茄子、西红柿等大棚蔬菜150亩,平均亩产2500公斤,按每斤1元计算,总产值75万元…… 按照“川菜林药浅山烟,畜禽核桃全覆盖”的发展思路,两当县首先通过调整结构促增收,培育壮大核桃、烤烟、蔬菜、中药材、畜禽养殖“一主四辅”特色农业。其中在核桃产业发展上,全县核桃总株数已达到400多万株,户均400株、人均100株以上,被评为中国优质核桃生产基地重点县。 牵住“生产发展、农民增收”这一新农村建设的牛鼻子,两当县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核心,在特色产业的有力推动下,全县农村经济正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托起农民致富的希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Tags:农村建 责任编辑:我村我最帅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鸡东县古山子村新农村建设重环保 [下一篇]黑龙江:农村公路发展总体情况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