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快速有序推进竹溪新农村建设,10日至13日,县长余世明,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夏良胜带领考察团到鄂州、仙洪试验区、房县,就新农村建设等相关工作进行考察学习,近距离感受这些地方建设新农村火热的激情、创新的思维和显著的变化,详细了解了以城带乡、新农村建设规划、村庄整治、产业建设等方面的情况,为扎实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开阔思路、获取经验。
问“道”之一 我们看到了什么?
11日,余世明、夏良胜一行现场参观了恒大社区、横山社区、峒山社区、梁子岛工贸有限公司等地,了解他们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主要经验和做法以及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布局、产业发展、村庄整治、生态家园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并听取了有关情况介绍。
余世明一行穿行在绿荫掩映的沿河公路上,他们一路看,一路议,一路想。路两边白墙红瓦、错落有致的一座座农家小院,一幅幅醉人的田园美景画廊,次第跃入眼帘。目及的一切对参观考察者来说,既有视角上的冲击力,又有心灵上的震撼力。
据了解,这些社区,在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围绕鄂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六个一体化”为核心,以“二新三特三十新社区”为着力点,坚持“以规划统筹城乡一体化,以基础设施完善城乡一体化,以产业园区带动城乡一体化”,通过宣传发动群众、加强硬软件建设、整治村庄环境和发展支柱产业等多举措,使得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峒山社区,余世明一行实地参观考察了生态家园建设工作情况、详细了解了具体措施和做法。余世明对峒山社区运用“美人蕉”进行生态净化的污水处理方法十分感兴趣,他说:“美人蕉”既能美化环境又能净化污水,这是一举多得的事情,值得我们借鉴和推广。”
在该区的宣传栏里,我们看到这个区的生态家园建设工作主要是坚持规划为要、特色为旗、文明为魂、以人为本、群众自愿修建、相对集中连片、依山傍水、错落有致、聚散相宜、点面结合发展,新建为主、改建为辅、连片建设、集中为主、适当分散的原则,举全区之力抓生态家园建设。
梁子岛水特产工贸有限公司是鄂州市集水产养殖、加工、科研、营销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是湖北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在这里,余世明一行到水产品加工车间和水产养殖基地察看了生产经营情况。
12日,余世明一行又驱车来到“湖北仙洪试验区”。先后实地参观考察了武汉真巧食品有限公司、仙桃工业园铁匠湾社区、蔡帮社区、沙嘴办事处绿湾社区、张沟镇先锋村网箱养鳝基地、杨林尾镇横岭村社区和兴隆村等地,深入了解村庄整治、产业发展、民居房型改造等。
位于市郊的绿湾村,近年来因为农民“洗脚上楼”而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迈入绿湾村,只见一幢幢新建的小区直扑眼帘,商业气息扑面而来,一片崭新的气象。
绿湾小区,建成总面积已达1万多平方米,首期100多户村民陆续“洗脚上楼”,都住在120平方米或180平方米两种户型的新楼里。
在村民王盛涛家里,考察团一行看到的是四室一厅,家电设备一应俱全,一派现代简约风格的装修和温馨的家庭氛围。按照相关以房换房的补偿规定,王盛涛一家三口住的是160平方米的新房,年长的父母也分得了一套40多平米的套房。事实上,绿湾村里像王盛涛这样积极配合搬迁的村民,每人还有2000元的现金作为鼓励搬迁费用。核算下来,王盛涛一家人共获补偿2万多元,家里装修的费用也有了。
地处江汉平原腹地的仙桃市张沟镇先锋村,洁净的街道花草繁茂,碧水环抱;典雅气派的小洋楼,绿树掩映,庭院飘香,一派生机勃勃景象。
在这个村,一个接一个方方正正的池塘最吸引人们的眼球:池塘里插着许多木杆,上面吊着许多四四方方的网箱。这里是全国闻名的水产养殖鳝鱼村。到去年底,这个村养殖面积达4500亩,风箱7.5万口,产量近3000公斤,销售收入7000多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8000元以上。
在联潭村,考察团一行看到的是“五通”:路通;水通;气通——随着大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的竣工及130户户用沼气池的建成,解决全村农户的用气问题;电通——电网的更新改造满足了村民生产生活的用电需求;网通——有线电视、移动、联通、电信网络全覆盖,建成了便民服务网,民政优抚、农村合作医疗、劳务输出、农技咨询等一站式服务。还有标准化的农田、便利的排灌设施、畅通的产业通道、功能齐全的农机具,安全饮水、生态能源、卫生厕所、农家书屋、健身场所,加上优美的村部、整洁的庭院、硬化的村路……
沿着水泥路,汽车驶进杨林尾镇兴隆村。一座座漂亮别致的小楼掩映在绿树丛中,一条条平坦干净的水泥路环绕着农家院落,处处翡翠欲滴、生机盎然,让人目不暇接。该镇按照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把生产、生态、生活有机结合,突出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生态新村。其楼房建造按照统一模式设计,外观为清一色的“灰瓦、白墙、黑脊、灰角线、铝合金窗户、防盗门”,晒场硬化,栏杆点缀,好一派迷人景色。在投资上,当地政府按“以奖代补”的办法,“谁主动谁优先”的原则给予适当补贴,以提高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在我市房县野人谷镇的公路两侧,一排排整齐划一的特色民居令人耳目一新,大家纷纷感叹“这简直是人间奇迹”。该镇民居风貌在改造后,展现出统一的特色民居风格,美观大方。以白色为墙体主色调,青瓦屋面,突出形成单体和连体建筑风貌。
问“道”之二 我们听到了什么?
每到一地,考察团一行都问得诚恳,看得仔细,听得认真。余世明表示,此次来考察,有许多鲜活、生动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我县将认真借鉴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调整思路、制定方案、强化抓手,积极探索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新路子。
鄂州市庙岭镇负责人告诉余世明一行:“恒大社区是一个农村新社区,占地面积200多亩,主要安置因恒大项目建设拆迁和迁村腾地的涂家咀湾、大屋村、红莲村、吴力村的村民,社区建设采取依托项目、服务项目的方式,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建设、同步配套的原则,用3年时间完成建设任务。”
这位负责人接着说:“恒大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按‘1+x’模式设置公共服务设施,即社区居委会和便民服务中心、综治维稳中心、警务室、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卫生服务中心、计生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农家超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使社区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服务。”
“在新农村建设中,坚持以村庄整治为突破口,围绕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条符合实际的新路子,受到省内外的关注。”仙桃市联潭村支部书记介绍说。
今天的联潭村,村里村外整洁大气,红花绿树掩映,到处呈现昂扬向上的喜人景象。“美丽民居是我家,农村不比城里差”是这个村的农民由衷的感叹。
一户一个景,一院一幅画。据该镇陪同参观考察的干部介绍,杨林尾镇兴隆村90%的农户实行了房屋的标准化改造。李明远老人先后投入5万多元,对7间楼房进行了改造,采用双线屋脊造型,外墙用桐油木板装修,室内用涂料刷白,楼顶扣板,对卫生间和厨房进行同时改造。从他的言谈举止可以看出,李明远老人精神的愉悦和生活的富足。
村党支部书记罗国权介绍说:“起初很多人不愿意搬迁,后来房子建好了,小区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后,一些村民还积极地登记要房,大家都很快融进来了。”
一座小区,改变了整个村庄的面貌,节省出来的是更多的土地,换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村民姚静涛说:“引农上楼,受益的人有很多,我就是其中一个。”
在仙桃市张沟镇绿湾村,考察团一行来到王盛涛家里。“有没有耕地对我们家没有多大的影响。”王盛涛的妻子笑着说。“没有搬迁前,我们也是住的二层楼房, 做点小生意,现在仍然是住楼房、做生意。”白色的小楼整齐排开,广场配套设施错落有致,产业区配套的综合居住区,生活小区配套自成体系。
“今年养鳝收入15万元,相当于种二三十年的田。”张沟镇先锋村村民陈江烈高兴地说,“我们家家户户盖了楼房,装上了有线电视,用上了自来水,村里还建有休闲广场呢。”在他家的两层小洋楼里看到的是,楼上楼下铺着复合地板,客厅、卧室纤尘不染,卫生间、厨房里的各种设施一应俱全,与城市家庭几无区别。
“现在的村民都很注意卫生了,家家户户门前都有垃圾筐,垃圾都丢到垃圾筐里,再由村里集中处理。村里有保洁员,还要建垃圾站和垃圾处理设施。”村党支部书记陈江启向余世明一行介绍,“由于村里环境改善了,村民们的许多生活和卫生习惯都改变了。”
余世明一行,听得最多的、问得最多的还是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庄规划问题和户型改造问题。
仙桃市横岭村党支部书记刘爱兵介绍说:“规划是村庄建设的龙头,要想建设好,必须规划好,这是其一。规划好了就可避免建设的盲目性,反之,不搞规划,建设无序,村庄面貌就得不到根本改变。”刘爱兵接着介绍说。“我们村聘请了武汉建筑设计院、孝感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对前期规划进行修订完善,目前已完成村庄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整体规划,对规划安置300户、占地100亩的集中居民小区的房屋户型、整体布局也已完成设计。”
如何保证规划的落实?陪同余世明一行考察的市、镇干部说:“一是法制保障。把村庄规划上升到地方法规层次,牢牢树立‘规划即法’的意识。二是机制保障。‘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各村村民建房,必须经过村审核、乡批准、市发证。三是民主监督。村庄规划一经通过,张榜公布,告之于民,依靠群众力量,相互监督,共同执行。四是加强执法。市职能部门和乡政府加大执法力度,避免出现‘直接的,想管不能管(村里没有执法权);间接的(乡政府、市相关职能部门),能管不想管’的问题。”
听君一席话,让人茅塞开。正如我县参与考察的人员说:“通过考察参观,令人振奋,也深受启发。”今天这条路,不仅仅是考察之路,更是竹溪今后加快新农村建设及“百公里城镇带”建设和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探索之路、希望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