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市委文明办、农工办6日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学习借鉴南安市梅山镇蓉中村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经验,掀起新一轮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热潮。
几年来,蓉中村大胆实践,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经济先行、文化引领、党建保证、强村富民”的新路子,在不到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去年实现生产总值8.3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6200元,95%的村民实现住宅舒适安居,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曾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福建省文明村”等称号,并被中央文明办确定为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联系点。
通知指出,要从五个方面学习借鉴蓉中村经验:
一是换观念,开拓城乡一体发展新道路。该村在主要道路、公共场所统一配备垃圾桶,推行“一元长效机制”(每人每月象征性收取一元的保洁费),并组建“女子清洁家园队”,做好全日卫生保洁;每年为年满55周岁的女性村民、年满60周岁的男性村民发放慰问金600元。
二是提素质,建设农村教育培训新基地。该村已建成从幼儿园、小学、中专、电大到成人教育、远程教育、老年大学的教育体系,开办村级电脑培训班、新型农民培训基地和文化信息服务平台;与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签约,建立全国首个中央级文艺院团农村基层联系点。
三是求创新,满足农民精神文化新需求。该村形成了“一屋、两中心、三馆、多角落”的文化设施布局,成立“蓉中村艺术学院”,组建威风锣鼓队、女子腰鼓队等文体活动队伍,连续举办了4次大规模的乡村文化节。
四是抓共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新环境。该村与20多家单位开展结对共建活动,积极争取共建单位的人才、资金、信息、技术为村民服务;开通“蓉中110”帮扶热线,发动群众成立24小时治安联防巡逻队。
五是争先进,树立农村精神文明新典范。该村在全省村级组织中率先把村妇代会升格为村妇联;建立“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制度,把评星数与银行贷款授信额度、入党评先等挂钩;成立村志愿者协会,广泛吸引农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