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爱辉区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纪实
2011-01-21   来源:北京农批网  作者:xiaoma哥   字体:【 】  浏览:50次   评论:0

在新农村建设中,爱辉区大胆探索,重点突破、典型示范、分类推进,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新农村建设路子。截至目前,全区累计投入新农村试点村建设资金 8235 万元,争取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847万元,先后启动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25个,区级试点村8个,完成新农村建设项目160项。 走活“三步棋”,即“整体规划”、“分类指导”、“试点示范”。通过整体规划,明确每个村发展的起点、目标和方向,找准各自的发展优势和特色,有的放矢地进行分类创建,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目前已培育出一批具有产业特色的乡村:蔬菜之乡幸福乡、芸豆之乡西峰山乡、西瓜村爱辉镇北三家子、菇村四嘉子乡大乌斯力村、黄烟村上马厂乡南窑地村、河蟹村张地营子乡张地营子、餐饮村幸福乡长发等,这些特色乡村产业的发展为全区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落实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指导员驻村挂点的方法进行分类指导,因地制宜,还以各类职业学校为基地,开展农业生产知识和技能培训,有效提高农民素质,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实行试点示范,每个乡镇都确定了一个乡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以重点示范带动全面推进,在爱辉镇则实施整镇推进。坤站、外三道沟、二龙等省级试点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二龙村泥草房改造工作实行整村推进,砖瓦化率达到100%,有力改善了农民生活水平。 强化“三项机制”,即强化政策扶持、帮建服务和投入机制。几年来,出台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优惠政策16项,涵盖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绿化、卫生、环境整治、就学、就医等方面内容,有效地激发了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全区33名处级领导包扶11个乡镇,69个区直部门包扶89个行政村和3 个农村社区,领导和帮建单位深入村屯,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帮助协调解决了一大批项目建设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为新农村建设增添了活力。同时建立了 “政府投一块、受益群众出一块、包扶单位助一块、社会各界捐一块、政策优惠一块”的投入机制,区财政资金也重点向新农村建设倾斜,仅2010年就投入专项建设资金1000万元,确保了34 个项目顺利推进。 办好“三件实事”,一是打造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目前已逐步形成近郊村屯发展蔬菜和经济作物,山区村屯发展芸豆、马铃薯、优质小麦、燕麦、水飞蓟,平原村屯发展优质大豆、有机大豆的产业新格局。依托基地建设已培育和引进爱辉山珍等7家农产品加工企业,组建5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了麦豆、乳品、蔬菜、山产品等8条产业链。2010年,又新引进了30万吨燕麦深加工项目,还将加快推进菇精深加工、有机豆制品加工、奶牛养殖基地及乳制品加工等产业化项目,促进5万头生猪养殖加工综合体项目早日投产。二是深入实施道路畅通、康居家园、饮水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5年来,投入资金2.6亿元,硬化通村公路 668.3公里,通村公路硬化率达到了100%。2009年又将维护和建设农田路工作提上日程,已自筹资金1100万元,维修农田路420公里。33个村屯饮水不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全区农民基本都吃上“ 放心水”。农村砖瓦化率达到81.26%。三是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建设。全区教育投入超过了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教育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建设了4所标准化学校,贫困生助学金、农村寄宿生交通补贴实现全覆盖,中小学危房全部消除。“六位一体”村级活动场所实现了89个行政村全覆盖,66个村建立了文化大院,32个村建成农家书屋,安装体育器材50套,乡镇文化站逐步恢复重建。农村医疗和救助体系更加完善。改扩建7所乡镇卫生院和4个乡镇计生服务站,新农合参合率实现97.1%。农村困难群众实现应保尽保。2009 年,成功列入全国首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Tags:农村建 纪实 责任编辑:xiaoma哥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贵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下一篇]刺桐路沿街建筑将“除斑”“化妆”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