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初,市委、市政府精心部署“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开启现代化泉州建设新征程。开展“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核心是提升、方向是“三大”、关键是项目、重要是落实。作为中心市区的重要板块,经历五年大开发、大建设的城东片区,已经初显现代化宜居新城雏形。为更好地展示城东片区开发建设成就,总结城市建设机制创新经验,为新一轮的建设鼓劲、助威,今日起,本报推出“聚焦城东:崛起泉州现代化宜居新城”系列报道,带大家一起感受城东之变。
汽车从市区丰泽街一路向东疾行,穿越大坪山隧道,眼前豁然开朗:宽畅的安吉路如玉带般向前舒展,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海峡体育中心的“一场一馆”势如海上丝绸之路破浪前行的航船,即将贯通的滨江路欲把江海揽入怀中……一座现代化宜居新城扑面而来。
眨眼五年,经历1800多个日夜的奋战,城东片区正上演一场震撼的变迁大戏。
序幕拉开 宜居新区毅然起航
科学决策,城东起步。历史的轨迹如是清晰:
2005年4月4日,泉州市委召开第135次常委(扩大)会议,明确提出了“一场一馆”、“两桥两环”、“三片三带”、“四规四改”中心市区规划建设方案。“一场一馆”落户,让城东成为关注焦点。
一年后,泉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城东片区修规概念性设计》,城东片区的建设大幕由此拉开。
泉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城东片区要以举办全国农运会为契机,初步形成片区现代化城市景观。
甚至在更早的2001年,中心市区“东进”的号角就已经吹响,城东便迎来千载难逢的机遇。大坪山隧道的建设,拉近城东片区与中心市区的距离,空间概念也随之改变,成为市区“东进”的一条交通命脉。
在众人眼中,城东片区是一片希望的土壤。她西起国道324线、浔美工业区福厦高速路,东至洛阳江江滨大道、北抵福厦高速西福立交连接线、南接大坪山隧道东洞口。
市民更为关注的是,城东要变成什么?
无论是在经历6年多时光洗礼的《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还是量身订制的《泉州市城东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都在告诉世人:投资百亿元,将城东打造成市级文化体育中心、第三产业新区和健康型居住新城。
场场推进 破立抉择创新开发
整个片区建设拆迁量约250万平方米,涉及8个社区、6200户、21500人,建成后可容纳10万人居住。审视城东片区开发建设,破立抉择中见证“晋江经验”的创新实践。
全国农运会的举办,成为城东片区大开发的契机,而海峡体育中心“一场一馆”的建设,是城东大开发的关键。
大坪山隧道贯通后,城东片区成为中心新区的梦想一步步变为现实。而城东片区开发建设指挥部2005年10月正式成立,更是标志着城东片区开发进入实质性阶段。
爱拼敢赢的精神特质,化为推进城市更新的大气魄。城东片区拆迁掀起“百日会战”,为城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健康型居住新城”腾出宝贵的空间。“5年来完成拆迁面积累计131.7万平方米,没有出现群体性上访事件。”城东片区开发建设指挥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完成土地征用8500亩,为片区开发建设和投融资提供有力的支持。
破而后立,“立”更蕴含着“散聚之辨”。城东片区开发建设中“立”一小步,就是小乡村迈向新城市的一大步。
2005年11月9日,泉州市海峡体育中心“一场一馆”举行奠基仪式。如今,已成为海西城市最响亮的名片、市民的文体乐园。短短5年时间,举办了举国瞩目的第六届农运会,歌坛常青树蔡琴在这里续写“不了情”、不久前歌神张学友也在此为泉州市民奉上一场视听盛宴。
2006年年初,泉州市第一医院新院建设启动,这个现代化新医院占地面积280亩,总投资6.5亿元。4年后正式对外开诊,洛江、惠安两地群众不用走太远,也能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同年11月7日,城东片区美仙山、金凤屿、西福三个拆迁安置小区开始试桩,标志着城东片区安置房建设全面进入施工阶段。
2006年12月29日下午,位于城东海峡体育馆边上的2006—08号商业用地,多路买家前后举牌达95次,最终福建省海峡西岸投资有限公司以6.04亿元摘得该地块。
……
路是城市的血脉,城东片区因发达的路网而活力四射。“以交通先行实现基础设施支撑作用。”泉州市城建国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片区内市政道路以“三横三纵”为主架(三横:东辅路、安吉路和滨江路,三纵:城东街、通源街和南环路),规划建设20条市政道路。站在大坪山俯视城东片区,已经初步成型的网格化路网,让交通更为便捷。尤其是安吉路,就像城东片区这个年轻躯体的大动脉,车流人流、生生不息。在安吉路两侧,恢弘气势的海峡体育中心、成片安置房、第一医院、福炼总部及生活配套、商住项目、豪生酒店等诸多项目“扎堆”,一座现代都市的雏形已经显现。
“原来屋连屋,七拐八拐,就像一张杂乱无章的蜘蛛网。”昨日,原浔美社区居民陈美莲笑呵呵地把记者领进她在美仙山花苑的新家。这个与青莲寺公园比邻的安置小区内,按我省最先进的规划和设计理念,配置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幼儿园、社区服务管理中心、绿化、景观、监控系统等。如今,在城东片区,除了美仙山花苑外,金凤屿、西福、东星、庄任等其他4片安置小区也已显现雄姿。“总计56幢高层建筑,总建筑面积约188万平方米。”据介绍,去年7月份已完成第一期选房安置21万平方米。安置小区的陆续落成,使城东片区呈现城市人文新区雏形,将带动城东片区的繁荣发展。
依山面海、显山露水的居住环境更受城东居民的青睐。840亩的滞洪区公园成为像陈美莲这样的“老城东”更为喜欢的一大风景线,如今时有游人驻足欣赏。滞洪区湖面、堤岸都强化了景观设计,创造舒适宜人的生态环境空间,建成后可与西湖公园媲美,打造一张城东区域的城市气质名片。
永不落幕 城市精彩不断延续
城东下一步怎么走?
无论是市委十届八次全体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的“十二五规划”的建议,还是市委、市政府“城市建设管理年”的活动动员部署,每一次,城东都是关注的焦点。
“项目带动突出辐射功能,今年有一大批大项目要启动。”站在沙盘前面,城东片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刘少雄描述城东新城蓝图:城东学园、企业总部聚集区、264亩的全业态商业项目、电力公司、移动通信公司、海峡箱包物流商城……
“城东学园就在对面,孩子读书又多了一个选择。”即将入住复式结构的安置房,美仙山花苑业主万建清有了新的期盼,那就是城东学园早日落地。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城东学园包括泉州五中、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泉州市丰泽幼儿园新校区,规划用地面积270亩,预计总投资5.7亿元。由两校一园共同形成的城东学园区,在总体布局上充分考虑了校园之间的协调性和连续性,形成统一学园区的形象感,设计中努力营造园林式校区氛围。
“建成‘泉州环岛路’,打造成泉州的‘外滩’。”去年十届市政协四次会议,确定《关于把东海至城东的滨海路建设成“泉州环岛路”的建议》为十大提案之一,让市民对城东的滨江路更加充满期待。在滨江路施工现场,记者驱车体验这条作为城东片区临海的南北向主要交通干线。沿线附近有洛阳古桥、千年桥南古村落、桃花山候鸟保护区、洛阳江湿地,处处是迷人的风景。显然,这条道路除了交通功能,还有旅游、观光和休闲的功能。“滨江路年底将通车,与洛江、东海相连。”城东片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刘副总指挥介绍说,城东通后渚立交桥交付使用后,城东往东海只需10分钟路程。
不只是南北相通,东西相连也将有新的动作。记者了解到,日前城东片区内一座通往台商投资区的金屿大桥的规划正在反复推敲。以滨江路为起点,金屿大桥横跨洛阳江,连接城东、洛秀两个组团,桥梁设计为城市1级主干道,设计车速为60公里/小时,双向8车道。
一个个新兴的商贸项目更是为城东的繁荣创造源源不断的活力。作为新的经济形态,总部经济是一个地区推动经济持续发展和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选择。城东作为市中心最具发展潜力的三处区域之一,纳入总部经济聚集区规划,打造成泉州经济发展的旗帜和企业品牌升级的窗口。这个已经有福炼总部率先入驻的总部聚集区,以高级商务办公为主,配套建设银行、会议、餐饮、康体、展览、商业等功能,分为6个从10亩到25亩不等的开发地块及一个占地约26.1亩的城市广场地块,布置7栋25层至43层的高层办公建筑。“在建筑景观塑造上利用高层建筑形体变化形成节节上升的建筑意象,街景注重天际线的轮廓处理,形成变化有致、高低起伏的天际线效果,建筑立面采用现代主义的手法,结合新材料的运用,营造具有时代气息的建筑风格。”规划设计人员如是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