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五”期间,洛江将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一中心,按照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优先发展第二产业、稳步发展第一产业的思路,着力发展生态宜居的房地产业、规模化的商贸物流业和生态旅游业,积极培育机械机电、精密五金产业,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稳步发展特色农业,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推进产业集聚升级。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泉州市洛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在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达26%,年均增长10%以上。
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未来五年,洛江将重点发展生态宜居房地产业、生态旅游业、现代物流业、规模化商贸业、新兴现代服务业,着力扩大消费需求。
房地产业将成为服务业优先发展产业,“十二五”期间,力争新开发房地产用地1300亩,规划建设商品房250万平方米。在阳江片区、区行政管理服务中心等重点区域建设中,突出生态宜居特色,合理规划建设一批环境幽雅、品质优良、配套完善的高尚居住、绿色生活小区,提升房地产竞争力。同时加快建立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限价房等住房供应体系和保障制度。
科学规划、合理划分旅游空间布局,逐步形成以洛阳古桥“海丝”文化为主体的沿江旅游带,以河市乡村休闲和仙公山宗教文化为主体的中部旅游区,以罗溪森林公园和虹山瀑布生态观光为主体的山区生态旅游区等“两区一带”发展布局。“十二五”期间,预计全区接待总游客数年均增长8%,到2015年,年接待游客总数65万人次,实现年旅游总收入超1亿元。
现代物流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产业,将加快发展生产制造型、市场流通型、城市配送型物流。加快建设双阳物流园区,规划并建设罗溪物流园区等一批重点物流项目,形成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的物流配送或专业配送中心,确立洛江在泉州、海西物流供应链中的节点地位。
规模化商贸业主要努力培育形成以红星美凯龙(华祥店)和洛江中心商城为依托的规模化中高档家居建材市场,以东风本田等品牌4S店、宏发汽车广场等为引领的汽车4S店园区;建成5家星级酒店和8个大型商场。实施“万村千乡工程”,建设双阳新南、河市、马甲等农贸市场。
把新兴现代服务业作为服务业的新增长点,落实优惠政策,着力引导、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和机构来洛江设点,力争新兴服务业取得新突破。加快城区和重点集镇商贸流通设施建设,引入大型商场,鼓励餐饮、服装等连锁店入驻,培育一批有较大影响力的街区和商圈。
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
《纲要》指出:到2015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家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长21%;出口商品总值年均增长8%以上;全区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0%以上;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平均下降2.4%左右。
未来五年是洛江区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加速转变的关键时期,洛江将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核心,以规模扩展、结构优化、集聚集约、产业链延伸为主线,以洛江经济开发区扩区为载体,以引进重大工业项目为抓手,以现有优势企业为依托,着力实施“亿元企业和百亿产业集群倍增计划”,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实现工业经济全面提升。
推进重点产业集聚。重点发展工程机械、环保设备、机电设备为主的机械机电产业和精密五金产业。引导扶持发展有完整产业链、有竞争力、有重要支撑、有较大贡献的鞋服箱包产业,进一步壮大规模,发挥既有优势,着力推进传统五金和陶瓷树脂产业整合与提升,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做强做大。加快培育电子信息、新型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
拓展工业发展空间。加快洛江经济开发区扩区工作,完成河市西片区5.54平方公里的土地报批和基础设施建设,争取新开发工业用地5000亩以上。以推进入园企业投建投产作为“十二五”期间工业总量扩充的主要抓手,促进入园企业投建达产;促进一批新的增长点和增长区域加快形成,力争投建工业厂房350万平方米以上。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积极引进先进设备,重点推进众志金刚石、佳泰数控、文统光电等一批重大技改项目加快建设,重点引导和诚鞋业、信和涂料等8家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十二五”期间争取有5家企业上市,申报国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行业技术开发中心10家以上,培育8家高新技术企业。加大品牌创建力度,“十二五”期间,争取创建驰、著名商标共15项。
稳步发展特色农业
《纲要》指出: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优化农业结构,推广和应用农业“五新”技术,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优势特色农产品和都市休闲生态农业,加快建立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种养标准化、加工专业化、产品市场化的高效绿色农业产业体系,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格局,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提高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和农业发展水平。
未来五年,洛江将继续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定基本农田面积,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到2015年,预计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万亩,总产量稳定在2.89万吨。花卉、蔬菜、水果等特色农业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大、档次进一步提高。到2015年,预计花卉种苗种植面积达到2500亩;常年蔬菜基地面积稳定在5000亩以上,季节性基地1万亩,反季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国家地理性标志品牌1个以上;特色名优水果基地500亩,水果产量达到8000吨;新增林木蓄积量5.65万立方米,建设珍稀树种用材林基地350亩、名特优新经济林基地2500亩;种植中药材示范种植基地500亩、油茶种植基地2500亩。
培育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壮大泉美、荣祺、荣兴等一批带动能力强的特色农业龙头企业。大力推进以“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为主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完善企农利益连接机制,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农业标准、食品安全和农产品认证体系。重点培育“泉岩”、“绿宝”、“东西塔”、槟榔芋、罗溪米粉、虹山红心甘薯等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罗溪八峰水库、虹山市田水库,加强对山围塘、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及清淤。开展以洛阳江为主的12公里小流域整治,提高农业、农村的防洪减灾能力。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积极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发展产销一体型和农村专业服务型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