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来到江西省余干县古埠镇贝源村采访?“以前没有修进村公路,进出十分不方便,一路崎岖不平,上下颠簸,‘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现在不但修了水泥路,还装上了路灯,心里甭提有多高兴?”该村支部书记舒同辉告诉记者,自从贝源村开始生态新村建设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四个字来形容?
贝源村位于江西余干县古埠镇贝昌万公路南侧,四面是被连绵起伏的小山,是个基础设施极为落后的移民自然村?全村105户?426人,其中水库移民67户?284人,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从木溪水库迁移过来的农民?行路难是长期以来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贝源村只有北边一条出路?以前,由于是土路,坑洼不平,特别是下雨后,道路更是泥泞不堪,造成人车难行,粮食低价买,化肥高价进,给村民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对此,该村党支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发誓千方百计把这一“瓶颈”破解了?2007年6月,该村正式列为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实施点,依托国家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对道路?环境建设进行重新规划,全面开展环境整治和生态新村建设?目前,该村已争取到国家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100多万元,完成了总长2.2公里?宽5-6米的水泥路硬化,安装路灯30余盏?从此,该村告别了“泥水”路,踏上建设生态新村的康庄大道?
下午四点,随舒书记来到村民余占平刚刚搬进的新居,这是一栋占地300多平米,高3层,设计科学合理,外形美观的“大洋房”?在他宽敞的客厅里可以看到,组合柜中间是一台大屏幕液晶电视,沙发?冰箱?饮水机等一应俱全?余大伯说,以前自己总以为这些只是城里人的“专利”,想不到现在居然“飞入寻常百姓家”了,变化实在是太大了?近年来,该村村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得很快,去年人均收入超过5500元,并被评为全县精神文明和法治示范村?该村按照政府引导?统一规划的原则,积极实施新民居建设工程,46户旧民居进行了翻新改造,新建楼房44栋,目前全村建房普及率达98%?
“现在种田不交税?上学不缴费?生病有新农合?养老有新农保……党的政策就是好!”余大伯老伴脸上写满了感激与幸福?
“我刚刚拿到了汽车驾照,打算买辆小车过年?”在记者将要离开余大伯家的时候,余大伯拉住我的手悄悄地说,“下次来我们村,我开车接你?”
登上一山岭,放眼望去,阳光下的贝源村生机勃勃?一排排新建的小洋楼整齐划一?村内铺设的水泥马路?架设的供电线路?栽植的绿化苗木等,如同毛细血管一样,把每家每户紧紧地连在一起?眼前的一切很难让人把它同几年前贫困落后的移民村联系起来?为使全村面貌焕然一新,打造“村在林中,房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绿色生态水库移民示范村就成了全体村民的共同奋斗目标?目前该村已完成植树绿化2公里,粉刷墙体3500平方,建垃圾池10个,还专门成立了保洁队?老教师余宝良说,以前村里村外全部是泥巴路,老百姓的生活垃圾随处乱倒,卫生环境非常差?这几年,水泥路修了起来,大家的居住条件也改善了,于是我们“五老”(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范?老代表?老教师)理事会主动承担了卫生保洁任务,挨家挨户上门做群众工作,现在大家行为都很自觉?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总想对你倾诉,我对生活是多么热爱……”小小的贝源村,热闹起来了?在该村文化活动中心,可爱的贝源村农民朋友从“田间”登上“舞台”,从“观众”变身“演员”:老大爷如痴如醉地拉起了二胡,老大妈有模有样地扭起了秧歌,年轻男女含情脉脉地跳起了交谊舞……
昔日穷山沟,如今美如画?祝福贝源村的明天会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