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提示
通常的印象,一个地方如果自然生态保持得好,环境优美,往往意味着经济发展较落后。二者犹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然而,如若来到地处闽南的长泰县,这种陈旧的观点将被颠覆。连日来,记者走基层采访,无论是在城镇、农村,还是工业园区,无不被那里着力维护的田园风光和协调发展的城乡建设所吸引,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如此相得益彰、比翼齐飞,让我们对二者和谐共生、互为推动有了新的理解。
生态与工业发展
好环境才能
吸引好企业
林立的厂房因烟尘熏染而陈旧晦暗,高耸的烟囱上“乌龙”翻滚,弥散着刺鼻的气息——这是传统化工企业给人的“标准印象”。
近日,当记者走进位于长泰经济开发区的安安(中国)公司,这个高端合成革生产企业,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宽阔的广场上矗立着现代感的雕塑,错落分布的厂房四周遍植绿树鲜花,其中不乏香樟、重阳木、华棕等名贵树种,高高的烟囱上也不见冒出黑雾来……厂区外,开发区统一建设的绿化带层层簇拥环绕。
“这哪里像工厂,赶上公园了!”记者十分惊讶,“今天是周末,企业没生产了吧,怎么这么安静?”
为解开疑惑,公司副总裁朱国勤带记者走进一栋宽体厂房。四条自动化生产线正在运转,每条足有上百米长,然而员工人数之少、产品气味之微,让人颇感意外。
“我们响应政府‘建设生态工业城’的号召,绿化工程与厂区建设同步规划建设。企业投产前,厂区的绿化工程就已完成,绿化率近30%。”朱国勤颇为自豪地说,“虽然多花了几百万元,但环境舒适漂亮了,企业形象大不一样……”
不仅厂区绿化美化,生产过程也要低碳节能。“在业内我们首家采用国家倡导的环保水煤浆能源供热,实现降耗减排。对于废水废气,则实行管道全封闭运行和循环处理。”比划着连通厂房和锅炉房之间的各类管道,安安的总裁秘书刘志国介绍说,“用静电除尘、双碱法脱硫等综合技术处理回收废气,烟囱上的烟雾自然就不见了,空气也洁净了。采用厌氧法等综合技术处理废水,每天300吨,全部回收用于厂区绿化,实现零排放!”
绿化加上低碳“双重”举措,让安安拿到了国际市场的三张准入“门票”,即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凭借产品品质、环境管理和员工健康的这“三重”认证,安安不仅成为安踏、361°、乔丹等国内一流品牌的重要供应商,还获得新百伦(New Balance)、思凯捷(SKECHERS)等国际品牌的青睐,成为其众多供应商中的“新贵”。
好环境才能吸引好企业,2009年安安选择落户长泰,正是看中那里的生态条件好。朱国勤说:“我们的定位是做 ‘百年企业’,自然十分注重永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在这一点,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了共同的追求。”
眼下,安安又投资1.5亿元建设二期项目,生产行业最高端的超细纤维。银灰外观、酷感十足的新建厂房里,两套德国进口的精密设备正在安装调试。
朱国勤指着邻近的一块阔大绿地说:“二期投产后,将立即在这块地上启动三期项目……”按发展规划,安安(中国)公司2015年产值将达20亿元,是去年5亿元产值的4倍。
【点评】
工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并非水火不容。在采访中,记者感受最深的就是长泰县政府和企业都一直致力于找寻二者之间的平衡关系。
长泰县统筹协调生态发展与工业发展的关系,做到既让经济指标快速提升,又使生态环境优美、人民幸福安康,精彩演绎工业城和生态城共发展的“双城记”。
以长泰经济开发区为例,它虽是移山填池建起来的,却打造成宜业宜居的生态工业城,吸引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地开发。随着这些项目全部建成投产,预计年可创产值200亿元以上,成为长泰工业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增长极。
生态与旅游经济
打造一个心灵栖息地
烦躁心情,哪里消遣放松?紧张生活,如何放慢步调?
近日,记者走进长泰岩溪镇福友生态农场,所有的答案,随即水落石出。占地270亩的农场,在富有层次感的起伏山势中若隐若现,风儿自由穿梭于深浅不同的各片树林,漫天花雨里随处可见蝴蝶翩翩起舞,近5万平方米的绿茵地偶遇白鹭正闲庭信步……
“你们来啦,欢迎欢迎!”是刚从台湾赶过来的农场创办人林荣瑞先生。
林荣瑞,台湾人,有着20多年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经历,所著《管理技术》一书,再版46次,销量过百万。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导致民营企业困难重重。年过花甲的林先生感同身受,做了一个决定——从大城市回归田野。
林荣瑞说,他过去当企管顾问,只想着帮人赚钱,但见到的老板,个个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累得精疲力竭,身体出现亚健康。“全世界步调最快最急的就是中国人,因为心态浮躁。”
林先生办农场,就是要创造一个心灵栖息地,让人们放慢脚步,好好享受“慢生活”,找回健康的身心。
他寻寻觅觅,物色农场所在地。最终,长泰让他一见钟情。
“长泰,最吸引人的特色是什么?就是山美水美,人也美。这么美的地方,就应该发展美的产业。”林先生难掩对长泰的喜爱之情,“我做工业几十年了,长泰让我有种想停下来、静下来的感觉。”
他积极筹集办农场的资金,查阅大量书籍恶补相关知识;每次回台湾或者出国,还费尽心思引进水果39种、花卉20余种、香草24种。
如今,4年过去了,近百种奇花异果在农场里安家落户,百香果园、樱桃园、樱花园、梅花园,每个月都有鲜花盛开,都有果实成熟,形成“四季花果博览会”。配套的集聚DIY手工皂、纸风车、明信片、农事体验等项目的活动中心也已完工,且伴随50个营位的布局到位,此处将成为闽南地区最大的露营基地。
“我不要让人看到很现代、很壮观的场景。”农场的每个角落,他都用心布置,却不流于人工的匠气。他将掩映于龙眼林中的24套小木屋命名为“梦想街57号”,每间小木屋可供三口之家留宿。
林先生带记者来到他最喜欢的浪漫香草园。薰衣草、迷迭香、柠檬香、紫苏、罗勒……光听这些名字就让人心驰神往,何况那奇异的芬芳,早就令人迷醉。“来,试一下用手在香草上带过,轻轻地,让每一寸神经感受到它的魅力。”林先生说。
“我不是做旅游观光,游客像赶集一样,走马观花,来去匆匆。”林荣瑞希望在他打造的生态农场,能让客人停留两三天,不只用眼睛看,还要用身心去体验,让心灵平静安宁,“哪怕发发呆,都是一种享受”。
【点评】
林荣瑞的“慢生活”理念,与长泰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的定位不谋而合。
长泰县以原有的自然生态资源禀赋为基础,把全县作为一个大田园来规划建设,以政府主推、生态反哺、民生共赢、市场运作的有效运行机制,全力打造“田园风光、生态之城”。去年底以来,长泰在半年时间内就拿出2亿元投入生态保护,这笔钱占到当年财政收入的二成以上。
生态与文化产业
为中国古琴“安个家”
梧桐树下,一妙龄女子手抚古琴,优雅弹奏悠扬的《平沙落雁》,而后是一曲阮籍的《酒狂》,或水边流连、朋侣无猜,或张狂不羁、潇洒自在……到2014年,只要你到长泰,便可体验千年穿越、静心畅享中国古琴的古雅曼妙。
龙人古琴文化村,位于长泰马洋溪后坊村的鲤鱼山下。7月2日,记者走进古琴文化村,只见先期建成的百亩荷塘,满池怒放的荷花与曲曲折折的小桥轩榭相映成趣。在它们的后面,全国规模最大的斫琴坊、教学坊正进行内外部装修,月底可望投用并对外开放;另一边的龙人书院、万琴堂也正加紧建设,将于近期封顶……
在古樟琴舍,斫琴名家谢建东先生一身清癯,精神矍铄。据称,结缘中国古琴之前,他从事木业已10多年,当时公司在业界也是响当当的。上世纪末,正当事业如日中天,他莫名地产生“休息一下”的想法。一次,他无意间耳闻古琴的典雅琴声,立即被那或轻灵清越、或沉着浑厚的独特声音所打动,旋即成了古琴的铁杆粉丝。
但在当时,想买一把能用的古琴,很难很难!尴尬之余,好友鼓励他:发挥谙熟木工的优势,自己动手制作古琴。
可能是缘分,抱着试试看的他,制作起古琴来“很有感觉”,接连做出的几把古琴,竟意外地得到古琴专家的高度赞赏。
由此,谢建东的古琴文化传承之旅开始起航。2003年前成立龙人琴坊,2006年成立龙人古琴文化公司,2010年投建长泰龙人古琴文化村。
龙人古琴文化村总投资12亿元,意在打造成一个集古琴与琴弦研究、古琴培训、学术交流、古琴文化推广为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
古琴文化村落地长泰,谢建东认为,是一种“机缘”。此前就一直想为中国古琴“安个家”,为此跑遍了许多地方,但大都不尽如人意。2010年,他来到长泰,鬼使神差地把脚步停留在后坊村的鲤鱼山下。这里,给他的感觉就是“平静”,一种心灵的平静——苍翠的山峦、清澈的溪水、淳朴的民众,还有那翩跹的白鹭、戏水的牛儿,这是在都市“水泥森林”里所体验不到的特别感觉。这不正契合古琴文化中的“流水濯心”意境,进而能够实现其“天人合一”的境界和理想吗?
“古琴这样美的东西,就要在这山清水秀、富有灵气的地方雕琢制作!”谢建东毅然决定,把他所期待的“古琴家园”安放在这个“很偏僻的地方”,并矢志不移地打造成中国的“古琴圣地”。他坚信:“好的生态,可更好地诠释古琴文化。”
去年7月,龙人古琴文化村举办首届古琴文化艺术旅游节,来自加拿大、香港、台湾及内地等地逾400名琴界专家、学者齐聚长泰,共襄古琴文化艺术。去年10月,龙人古琴文化村被列为“福建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谈及以龙人古琴文化村为基地,着力构建一个完整的古琴文化发展产业链的规划,谢建东踌躇满志。目前,公司正着手古琴教材、琴馆、产品等相关准备,如琴馆发展,他们将以连锁方式加以发展。谢建东说,通过几年努力,有望发展到每年20亿元以上的产业规模。
【点评】
文化是一个地方发展最重要的软实力。“千年古县”长泰用独特的自然生态优势吸引了龙人古琴项目,演绎了现代版的“高山流水遇知音”。
长泰在去年前瞻性地提出了建设“文化长泰”的宏伟目标,并制定出台《长泰县文化发展规划(2009—2018年)》,其中着重突出自然生态在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基础性、关键性作用。体现在打造马洋溪文化创意产业园上,长泰县发挥马洋溪生态旅游区138平方公里“零工业”的原生态自然景观资源,加快建设泰台文化、汉字文化、古琴文化、农耕文化、健身文化等“五园”,扶持培育中华汉文苑、龙人古琴文化村等一批文化创意产业龙头企业,形成“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文化旅游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