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武鸣县农民走“生态文明”style 打造新农村
2013-04-10   来源:海东农批网 南宁新闻网 作者:纯奶清新   字体:【 】  浏览:54次   评论:0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武鸣县决定用三年时间,在全县范围内打造10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打造一批生态名村、旅游名村、历史名村、文化名村、经贸名村。3月28日,记者走访武鸣县,发现新农村“百村示范”工程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同时,通过示范村建设,使得示范村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条件也大为改善。

 村民集体意识增强了,生活条件变了

    正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建设新农村方面,农民是主体和生力军,农民的思想以及积极性是建设新农村建示范村的关键。据记者了解到,武鸣县部分村屯的农民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方面均有了巨大的改变。

 在武鸣县双桥镇伊岭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里建设了一个伊岭文化广场,包括健身器材、篮球场、足球场等设施一应俱全,还建设了公共厕所,方便村民。据了解,伊岭村还统一规划了村屯,民房错落有致,民房院子前种满了花草。

    伊岭村村委会主任潘国宁介绍说,村里能够有这么好的环境,村民能够发家致富,村民集体意识增强是最重要的一点。伊岭村村民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运输,因此还成立了伊岭汽车运输有限公司,统一为村民联系业务。伊岭村共150多户村民,至今已经拥有了296台运输汽车。

 不仅如此,村民还组成了伊岭村文艺队,每天的休闲娱乐,就是村民集中在伊岭文化广场,唱歌跳舞。

 有机农业收到欢迎,农民收入增了

 生态文明村建设除了在改善环境方面有成效外,另一个重要成果就是提高了村民的收入水平。3月28日,在武鸣县太平镇林渌村,恰逢村民收获西红柿的时候。田间地头,红彤彤的西红柿悬挂枝头,一簇簇的甚是可爱。

    林渌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香妹介绍说,村里最早的田地都是荒废的,很多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以致村里留守儿童有近百名。而那时候村民种植西红柿也只是小规模种植,仅供自家吃。直到1992年,村民才开始慢慢种植西红柿,在1996年,林渌村成立西红柿协会,发起村民大规模种植。林渌村还注册了“林渌牌西红柿”的商标,为西红柿销售提供更多的保障。

    据了解,林渌村的村民种植西红柿,一亩田纯收入在3千元至4千元之间。收益很好的西红柿种植,为村民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许多外出务工的小夫妻也返乡种植西红柿。

 生态理念得到普及,乡村和谐了

    环境改善了,收入提高了,村民们尝到了环保带来的“甜头”,开始逐渐把环保理念融入文化生活中。记者随机采访村民了解到,要建设幸福美好的家园,必须拓宽路子为农民增收、为农业增效、为农村谋发展,同时也不能忽视了农村的生态建设。

 据了解,武鸣县提出了2013年新增建设30个一般示范村屯,为三年完成100个示范村建设实施攻坚战,并结合整存推进扶贫开发和库区移民新村建设,选择1到2个贫困村或库区移民新村进行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除此之外,还将加强规划布局,重点打造沿城市大道农业观光新农村建设带和沿210国道环大明山生态休闲旅游新农村建设带。在建设新农村“示范面”“示范带”的同时,不忘利用资源,将生态理念传播。 

Tags:武鸣县 农民走 文明 style 农村 责任编辑:纯奶清新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专合”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显身手 [下一篇]临溪新村建设稳步推进综合体建设..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