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头顶多个荣誉,从全国先进村到乡镇示范点,多有囊括;他们是上级的“宠儿”,村里办公室墙壁上挂满了各部门授予的牌匾,林林总总……他们是各地的“明星村”,因“万千宠爱在一身”而被周边村屯艳羡不已。然而,“明星村”亦有烦恼,遭遇强加荣誉,成为上级部门的“政绩盆景”。(1月6日半月谈)
“除联合国级别的,该拿的荣誉我们基本都拿了。”这是许多地方新农村建设都面临的窘境和尴尬,它们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村而成为名符其实的“明星村”,又因成为“明星效应”被万千宠爱者所追捧而陷入窘境,各种强加荣誉纷至沓来,名目繁多,蔚为壮观。它们藏着尿袋搞接待、荣誉牌匾竟成“烫手山芋”,“明星村”沦为上级部门的“政绩盆景”,荒唐事背后是畸形政绩观在作怪。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业还是我国“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很显然,集万千宠爱在一身的“明星村”并不能代表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成绩,它只是畸形政绩观下诞生的“怪胎”和“畸形儿”,既浪费了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更无益于农民脱贫致富和农村现代化的实现。
要防止此类怪现象的再次出现,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引导各级党政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为“明星村”减负,让“明星村”自然成长。
首先,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中国农村无比宽广,也长期落后,农村的发展制约着整个中国的发展,所以,农村的现代化、农民的现代化,不能盲目,必须科学合理的推进,以科学发展观做指导,以中央要求做发展准则。绝不能溺爱“明星村”,不爱“贫民村”。
其次,合理分配公共资源。“明星村”由于各项基础设施完备,自然成为上级部门打造“政绩盆景”的对象,它集中了各类公共资源,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既拖累了“明星村”向前发展,又耽误了“贫民村”脱贫致富,所以,合理分配公共资源是消除“明星村”怪相的重要举措。
最后,“以人为本”建设新农村。中国的现代化,最重要的是人的现代化,让人民共享现代化的成果才是现代化的终极目标。然而,不少地方盲目的追求政绩,突出“明星村”的打造,而忽视了老百姓的内心感受,把政绩凌驾于牺牲人民幸福之上。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须以人为本,以人民的幸福为新农村建设的最高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