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熊广群:一个信阳农民的美丽乡村梦
2014-05-16   来源:清远农批网 河南日报 作者:后会无期   字体:【 】  浏览:29次   评论:0

熊广群在向记者介绍“青莲苑”里的荷花品种

央广网河南分网消息 据河南日报报道:让一个农民来谈谈自己的梦想,他会谈些什么呢?在他对未来的规划和梦想中,是否还有农村、农业和土地?

这个问题,对于熊广群,信阳市一个小山村里的一个朴实但不普通的农民来说,答案是肯定的。

4月29日,在熊广群的禾牧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办公室里,他向记者讲述了自己从农民到农民工再到农民企业家的创业历程,以及他从发展循环经济开始,逐步打造生态观光农业,最终建成美丽乡村的大构想。

一场波折令他血本无归

熊广群,1967年出生在信阳市浉河区五星乡观音山下的一个小山村——琵琶山村,因为交不起几块钱的学费,头脑聪明且成绩优异的他初中毕业就辍学了。他暗暗发誓,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双手,挣脱贫穷落后的生活。

熊广群说,起初,一天挣不了一块钱的泥瓦匠他干过,剪裁衣服的小裁缝他做过,卖蔬菜、猪肉、板栗的小贩他当过。

1986年,熊广群借钱买了一辆拖拉机开始跑运输,几年后挣了好几万块钱,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有了本钱,熊广群就想创业。1995年,熊广群一次性投资25万元,租赁土地修建鱼塘、猪场,办起了一座集养猪、鸡、羊、牛蛙、鲶鱼于一体的综合性的养殖园。

然而,由于受上一年阶段性“卖猪难”的影响,1996年下半年全国生猪出栏减少,猪肉价格上扬,至1997年年底生猪一直处于高价位,这引发了1997年的养猪热,导致1998年生猪价格开始下跌。

眼看着生猪价格从头一年的十块钱一公斤跌到两块钱一公斤,熊广群如同“坐了一次过山车”。一场波折令他血本无归,还欠下银行20万元的债务。熊广群说,那年冬天下着大雪,老岳父气得把东西都给他扔到了屋外。

离不开土地他返乡创办种养基地

2000年,不愿“安分守己”的熊广群当上了“包工头”,他贷了5万元先垫付工资,从息县、光山、潢川等地招来农民工,开始到处揽活搞建筑。由于为人热情讲义气,许多人给他介绍活干,熊广群在经济上很快翻了身。

熊广群是一个对生活充满幻想,且又辛勤努力、顽强拼搏的人。

2005年,熊广群结束了外出务工颠沛流离的生活,带着全部积蓄回到家乡,决定干出一番事业,要让还处于贫困之中的乡亲们共同致富。

距信阳市市区两公里处的107国道东侧有一片丘陵地带,熊广群在这里创办了五星生态科技农业观音山种养基地,建起了占地50亩的猪场,带动周边50户农户开始养猪。这一次,他又遭遇了新一轮的“猪周期”:2006年上半年,全国生猪市场进入亏损期,国内各地出现大量宰杀母猪的现象。可是这次生猪价格跌入低谷之后,引发强劲反弹,到了2007年5月至7月,短短三个月内猪肉价格上涨了45%。这次熊广群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为了更好地发挥创业带动效应,熊广群成立了信阳市禾牧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建起了一个万头良种猪场、一座1000立方米沼气池、年产两万吨有机质肥厂,是一个集种养、沼气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综合基地,被定为国家农业重点推广项目。公司2009年还成立了“琴牧源”、“广群莲藕”两个农业专业合作社,先后帮扶和带动200多户农户发展养殖。

追求经济效益更注重生态效益

在农村,因条件限制和环保意识淡薄,发展养殖不可避免会污染环境。熊广群说:“致富重要,村民生活的环境更重要,不能日子好了环境坏了。”

熊广群早就看准了生态农业巨大的市场潜力,一直致力于生态农业发展。现已投入运营的大型沼气池是他在2010年争取来的国家环保项目,总投资399万元,其中申请国家资金140万元,省级配套28万元,地方配套32万元,企业自筹199万元,2011年12月竣工。如今,沼气池每天可产生300~400立方米的沼气,不仅解决了企业自身的能源问题,还为村里的100多户村民提供了生活用气。

4月29日傍晚,正在做晚饭的琵琶山村十二组村民汪少华打开了沼气灶,只见蓝色的火苗腾地一下升起,她告诉记者:“不光用气免费,熊广群还免费为我们村民铺设了管道,配备了燃气具,仅生火做饭这一项我们家每月就节省了105元。”

2013年,熊广群又投资八九百万元建设了“广群”生物有机肥项目一期工程,可集中处理周边的种养废弃物,变废为宝。该项目采用了华中农业大学的“浆料密闭式发酵”专利技术,以期将污染降到最低。

熊广群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注重生态效益,注重人与自然和谐。2006年,他投资20余万元,种植千亩莲藕,形成“千里荷塘,藕肥莲香”的壮丽景观。2009年,他投资20万元引进荷花观赏新品20余种,点缀在青山碧水之间,取名“青莲苑”。

2008年2月,五星生态科技农业观音山种养基地在经过有关专家多次论证后,被国家标准委命名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还被团中央命名为“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被信阳市浉河区委组织部定为“党员教育基地”。

如今,走进五星生态科技农业观音山种养基地,处处林木葱郁,水流潺潺,荷香阵阵。

想为城市的发展保留一方净土

在农村,有一些有着大理想、大担当的“大农民情怀”的“大农民”,这些人通过多年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本人致富了、有名了,还致力于本村、本地区农民的共同富裕,更着眼于更大范围、更远未来的农村发展问题,甚至协力政府共同去推动这种发展。

熊广群就是其中之一。他说:“天天吃肉不是小康,健康快乐才是小康。”

如何实现健康和快乐,在熊广群的禾牧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有这样一句标语:“治污染、护环境,强生态、重节能,增高效、美家园”,也许这就是熊广群的答案。

带头发展生态观光农业,与信阳市纪委联手共建清廉德育教育社会实践基地,为信阳市中小学生打造“没有教室的教育基地”……熊广群踌躇满志,他说:“我有很多想法,一定要把农业循环经济做出来,不想做多大,就想把它做精,最后展现给大家的是一个生态优美、环境良好的观光农业园区。”

翻开禾牧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印制的《清廉德育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宣传资料》这本小册子,里面不仅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样的名言警句,还有数百张熊广群到各地参观考察时留心拍摄的园林建筑、雕塑石刻照片,他说这些将来都会出现在观光农业园区里。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且逐渐向周围农村蔓延。琵琶山村地处信阳市市郊,保护并建设好这片青山绿水成了熊广群的美丽乡村梦。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中国梦”首先应该是“农民梦”。实现“农民梦”,决不单纯只是一少部分人的“致富梦”,而是全民共同富裕的美丽乡村梦。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建设美丽乡村,是要给乡亲们造福……即使将来城镇化达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

熊广群的梦想,正与此契合。

Tags:熊广群 农民的 责任编辑:后会无期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将推动农村新改革 [下一篇]宜春逾七千村庄开展新农村建设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