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家宽敞整洁的院子里,王国祥正在带着2岁的小孙子玩耍。昨天从外地返家,他发现自己居住的滦平县周营子村又有了新变化。吃过午饭,他打算抱着小孙子去村里看看,顺便和久未谋面的老哥们拉拉家常。
“最近每次回村,都有新发现。垃圾处理了,厕所改造了,道路硬化了,村庄绿化了,听说不久以后,家家户户还都能用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心情一天比一天敞亮。”王国祥说,以前是不爱出门,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现在倒不喜欢闷在家里,总爱到外边走走。
周营子村的巨变,源于河北省正在实施的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2013年5月,河北省委、省政府出台意见,决定利用三年时间,对该省5万个行政村面貌进行配套改造、整体提升。去年改造提升了8000个村,今年的目标是3000个。
改善人居环境
据了解,河北省实施的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主要针对当前全省范围内广大农村环境脏乱差、村庄布局凌乱、房屋结构陈旧、基础设施不配套、公共服务水准低等突出问题,实施“环境整治、民居改造、设施配套、服务提升、生态建设”五大工程。从已经完成或是正在实施改造提升行动的村来看,均取得了不错效果。
周营子村不仅是河北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重点帮扶村,还是河北“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今年2月20日,河北省发改委派出刘东升、廖明树、刘伟三人组成工作组,驻村开展帮扶工作。驻村工作组与滦平县委、县政府共同努力,采取村自筹、县投入、省奖补等方式,先后投入资金2200余万元,按照“一年一个精品村”的标准,重点打造周营子村。
临近年底,各项目标如期实现。在实现饮水安全、道路硬化、垃圾处理、厕所改造、污水处理等“15件实事”之外,河北省发改委驻村工作组又牵头了周营子村山体公园、集贸市场、河道堤坝、环山公路、村村通、便民桥等11项自选动作,改造提升村容村貌,建设“美丽乡村”。
村民许淑芬执意要让记者去山体公园看看,站在山头的小凉亭上向下俯瞰,周营子村的美景一览无余。为期三年的一场“美丽革命”在燕赵大地迅速展开。今年,仅滦平县就有64个村被列入改造提升行动第二批试点村,较去年增加了36个。全年累计投入资金2200余万元,建设项目799个。
在前不久召开的河北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现场观摩会上,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本顺说,得民心的政策,就要坚定不移地推下去。
产业扶贫提高造血功能
河北省的终极目标,却不仅限于“美丽乡村”建设。
周本顺指出,河北临近北京、天津,把“美丽”变成生产力和竞争力是最有条件的。要把“美丽乡村”变成生产力和竞争力。不仅创建“美丽”,更要经营“美丽”;不仅打造景观,更要打造产业,让农村美起来,让农民富起来。
周本顺的一番话,恰恰是王国祥心声的表达。王国祥说,村集体经济发展薄弱,农民增收渠道少,打工收入是一家收入的主要来源。未来,他希望能在村里就有活干、有钱赚。
怎样能让村民就近致富,也成为近一年来刘东升思考最多的问题。他说,2013年年底,《爸爸去哪儿》热播带动了京城周边的乡村游,周营子村发展乡村游同样具有优势。周营子村山环水绕,冬暖夏凉,交通方便,还有着悠久的历史,为此,他们已就发展乡村旅游铺路,使之成为带动农民致富的一项产业。
新建的村史博物馆是周营子村发展乡村旅游的一个尝试。在传统文化保护上,周营子村投入资金30万元,修葺原有破旧房屋,建成了一座高标准的村史馆。村史馆收录、挖掘、收藏相应文物,对周营子村的历史沿革进行了梳理,吸引了十里八村的人前来参观。
在产业支撑上,周营子村还补植修复了两个果园,并种植了1万多棵梨、桃、山楂等经济树种。与此同时,更长远的规划已勾勒成型。待三年经济林见到效益后,将在林下套种矮秆作物为周营子村集体持续增收。
刘东升建议,河北省的农村面貌提升工作有具体时间限制,但对农民帮扶不能停止。已经完成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村庄的后续维护,要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构建长效机制,把改造提升成果巩固和保持下去。
|